小亮在老师眼里是一个不调皮、比较听话的学生,可是周围的同学却不喜欢和他玩。因为他喜欢不跟别人打招呼就拿别人的课外书籍及贵重的东西,再或是久借不还。对于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应该怎么纠正呢?
青少年,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偷盗和违法等概念,因此往往不会再用法律观念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占有欲。一般而言,孩子出现偷拿行为有以下原因:满足所有欲,表示报复,病态的冲动,不良的家庭教育(家长不理会甚至默许孩子拿他人的物品)。
改正孩子偷拿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借”与“偷”的概念。想要用对方的物品,一定要事先向对方打招呼,只有得到对方允许才能拿东西。用完后也要及时归还,并当面道谢。
2、当发现偷拿行为时,老师要私下与学生交谈,询问出偷拿的原因,告诉学生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对的,并帮助学生解决他内在的问题。比如,有时孩子以拿他人东西作为一种恶作剧,这时老师和家长可先聆听孩子的委屈,然后指出行为的不对,最后教导孩子与他人沟通、表达内心不满和愤恨的正确方法,比如写信、谈话等。
3、注重培养孩子所有权的观念,让孩子想像失窃者的可能感受和遭遇。
4、让孩子了解他的偷拿行为已经被发现或一定会被发现,如果长此以往,他必将丧失在学校和家里的某此权利,也会被同学们不信任和瞧不起。
5、适当地满足孩子的所有欲,比如每日给予适量的零用钱,或提供机会让孩子工作以获得物质上的报酬。
6、平时告诫孩子要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要带贵重物品到学校来。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