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案例分析 > 正文

留守孩子渴望的爱,只能翘首企盼吗?

任欢来源:原创

最近,老师发现丫丫变了,常欺负其他同学,甚至还抢同学的东西。

老师询问丫丫原因时,她总是气呼呼地说:“我就是个坏孩子,我不听话,你快去告诉我爸爸妈妈呀!”

老师尝试着寻找她的闪光点,希望通过表扬、鼓励靠近她,了解她。一天午睡时,老师走到丫丫身旁,问她为什么最近怎么这么反常,常欺负同学,告诉她这样的行为很不好,还没等到老师把话说完,没想到丫丫接过话就说:“我不听话,你快去告诉我爸爸妈妈!”竟然有孩子希望爸爸妈妈知道自己不听话的,这让老师很诧异。

后来,老师去家访,才知道丫丫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奶奶去世了,丫丫就由退休的爷爷带着。

原来丫丫是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爱,个性变得内向、封闭,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当不能实现时,便采取一些过激行为以引起家长及老师的重视。

外出工作的父母应尽可能多抽时间回家陪孩子,平时多与孩子通电话,有条件的可通过视频多与孩子聊聊天。同时,与孩子的老师保护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及时应对。

负责照顾孩子的家人更应该多陪陪孩子,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交友,使孩子的生活充满乐趣,从而分散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思念。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凤凤今年12岁了,家里就一个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家人的“宝贝疙瘩”,爷爷奶奶更是当她掌上明珠,整天跟在凤凤屁股后面转,惟命是从,因此,凤凤根本就不知道被拒绝是什么滋味。

今年初夏,凤凤爸妈从海南打工回来,带回一篓“妃子笑”荔枝。妈妈边剥壳边对爸爸说:“这么贵的东西,闺女又爱吃,我们少吃点,放到冰箱,让闺女慢慢吃吧。”“嗯,好吃,可甜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都别吃了,我明天还要吃呢。”凤凤大声附和道。

凤凤在一个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总是享受着特殊待遇。慢慢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自己在家中必须享受特殊待遇,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在她看来,家人的溺爱和包容都是理所当然。这是一种自私心理的萌芽,孩子会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当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大哭大闹大发脾气。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掉,即使长大以后,也不知道体贴关心别人,对集体生活也难以适应,和同伴无法相处,生活中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会处处觉得受委屈,极易产生悲观心理。

打工父母要把对孩子的爱悄悄藏起一半,不再把孩子放在特殊的地位,也不当着孩子的面前说一些诸如:“这是买给孩子的,我们少吃一些”,“这是好东西,爸妈不吃,你自己留着吃吧”之类的话;告诉她好吃的东西自己爱吃别人也爱吃。……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千万不能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

留守孩子对父母的爱只能用企盼形容。因为,他们心理也清楚,他们几乎不可能得到。他们要上学,爸爸妈妈要打工赚钱,没时间照顾自己,也没钱让自己在城里上学。所以,他们只能用丫丫似的叛逆和凤凤式的占有来要求更多的关爱,在当今社会,无能为力的事情太多,只是希望父母们每年能多回家看看,看看渴望爱的留守孩子。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