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喜欢一个人独处,见了人很害羞、胆怯、不善沟通,上课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做作业时只做简单的题目,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就放在一边,从不去动脑筋思考?
孩子的这种表现是自卑心理在作怪,自卑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卑的人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信心。孩子子一旦有自卑心理该怎么办?
一、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鼓励与信任。
作为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要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多分析,多开导孩子,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让孩子认识到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及不足,让孩子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二、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要讲究方法。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需要家长及时指出。在指出孩子缺点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家长不要用批评、侮辱、否定的语气指出孩子的缺点,家长应注意语气平和,方法适当,这样孩子就会很愉快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重建孩子的自信心。
不管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还是要让孩子重建自信,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视问题,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及自信。
四、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
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久而久之,那些一言不发、目瞪口呆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如,指导孩子阅读,到大自然中去浏览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以消除自卑心理。
五、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要想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爱护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振奋精神,去克服困难,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孩子学习成功的经验越多,自信心也就越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由此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应引导孩子量力而行,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七、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苟求,不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和现有水平,孩子考试没考好,就沉下脸,轻则训斥,重则打骂。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