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性格养成 > 正文

家长课堂:教育孩子不能以“罚”代“教”

彭晶来源:原创

随着社会的进步,“棍棒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已为众多家长所不屑。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情境中,训斥、讥讽、罚跪等惩罚措施仍屡见不鲜。

棍棒教育/

家长惩罚孩子的良苦用心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专家的观点是,孩子从惩罚中学到的通常只是“下不为例”,一般无法学到“应该怎么做”,惩罚只能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不能促进孩子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而且,不少家长在实施惩罚时,常受自己情绪的支配,缺乏理智,为顾及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和权力,轻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忘却惩罚的真正目的,使惩罚异化为家长发泄失望、愤恨的方式。家长常常态度粗暴、语言刻薄,甚至手段恶劣。有关研究表明,惩罚的不良后果是不容忽视的;惩罚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代价,常常引起孩子的不良情绪反应——恐惧、紧张、焦虑、攻击性,诱发孩子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逃避惩罚的行为,并造成孩子态度消极、心理反叛、行为退缩等不良反应,甚至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家长以罚代教是极为不明智的。在家庭教育中,惩罚只能在其他积极的教育方式无济于事时,才能考虑加以实施。家长要始终明白惩罚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真正明白“什么不能做”。惩罚应在孩子不良行为出现时立即实施,使孩子能及时知晓不良行为的直接后果。“秋后算帐”不利于孩子改正缺点。

对孩子负责的家长,应努力尝试赏识、表扬、激励等积极的教育方式。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