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中一对千金,李开复承袭了父母对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舍弃了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不以教出“乖巧”的孩子为目标,敢于让孩子独立自主做决定,认为“积极”是教养中最重要的事,目的是“培养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不希望孩子太乖太听话
教养子女有许多需要重视的原则,但如果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李开复选择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其他的特质如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掌握。”
在他的世界观里,今天的世界已经和过去的不一样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他们进入社会往往会觉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会习惯性地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是要读书、要实践,或者找工作、找兴趣,都可以自己安排、自己设计。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巧,乖巧就是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李开复直言,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过于乖巧,相反地,他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绝非是我培养小孩的目标。”
早在李开复5岁时,父母想要送他上幼儿园,但是他自己想要念小学,开明的家中把选择权给了他:“考上了就让你读。”这件事令他终生难忘,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权。“我也特别珍惜这个选择,于是我自主地读书,真的考上了。”
要做朋友,先学孩子的“语言”
“想到孩子的时候,我最多用了3%的时间在思考纪律与处罚的方式,97%的时间与这些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李开复的看法中,做父母最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然后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如果把管教当做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女孩们都喜欢逛街,李开复为了与孩子有共同语言,也培养自己去逛街的习惯。女儿喜欢台湾年轻的歌手,他就跟着去听。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还是新开发的电脑游戏,他都会花上一些时间去了解。在李开复看来,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他们是不可能会来学你的语言的。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消除“被惩罚的威胁”
李开复的教子秘诀是,把孩子当做朋友,谈心。你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你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指责,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孩子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对你无所不谈。
“其实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朋友,定义就是无话不说。你要让他对你无话不说,前提是他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而不是一听到‘不该做的事’就要处罚。”
每一次孩子违背了规矩而受到的惩罚,其实对孩子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
告诉孩子设立规矩的原因
不惩罚,如何管教孩子呢?“当然,孩子也需要管教,需要规矩,但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设立规矩的原因。”
“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理由,孩子就不会因为你说的一件事是对的或是错的,就在心里深深记住,无法学习自律;另一方面,孩子也会把父母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要么会认为你不好,要么就会走向叛逆。”
当然,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孩子学父母并不是只是听规矩,他们会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会跟他大叫,甚至说出不好听的话,他们当然会认为,原来这样子,生气时就应该这么说话。他们慢慢地就会耳濡目染,学习了这些坏习惯。”
李开复语录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其实孩子学父母亲并不是只是听规矩,他们会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所以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以身作则。
如果把管教当做是父母对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质上就注定要失败了。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