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主动性的孩子,他们面对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总是畏首畏尾,缺乏了解和探索的热情和勇气。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坐享其成,所以往往给人懒惰的感觉。
孩子表现出这种态度,这和父母过多地保护有关。在孩子小时候,许多父母对他们都是“抱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真是无微不至!对孩子不仅管得太细太多,而且总是不停地干涉他们:这个东西不能碰,因为有很多细菌;那个东西不要拿,因为会割破手;不要出去玩,因为外面天气很热;不要和那个邻居家孩子多来往,因为他不爱学习,是个“坏孩子”。
林林总总的规矩、教条,捆缚了孩子的手脚,也使孩子慢慢地对身边的事物失去了兴趣,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心理。正因为他们的主张和行动总是受到限制和否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够聪明,于是懒惰的心理和习惯也就一点一点地滋生起来。
要改变孩子懒惰的毛病,作为父母首先要放开孩子的手脚,不要做他行走的“拐杖”和“指南针”,要让他自己去体验生活;碰壁和摔跤在所难免,不要因为孩子稍有一些闪失,就心疼不已。只有在孩子碰了壁、摔了跤,并自己战胜疼痛之后,才能了解事物和他人,接触事物和他人的主动性才能够培养起来。
“自古成功在尝试”,父母要给孩子的应该是一个可以不断地进行尝试的空间,要让孩子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去拥抱世界,用自己的双脚去触碰世界。虽然他们会遇到一些麻烦和挫折,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要父母敢于放手,那么一些小麻烦、小挫折就可以转化成孩子前进的内在动力。请记住:缺乏主动性是懒情滋生的温床。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