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颗勇敢的心,但是,有些父母却失望地发现,他们的孩子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但他的内心却往往相当胆小。这种胆小在小的时候也许只是表现为晚上不敢独自睡觉,或者见了一些小虫子就害怕得大喊大叫,但是当孩子成年后,胆小则会表现为干事业不勇于进取,不敢正视反面意见,逃避矛盾,屈服压迫等方面。
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
孩子胆小,有一些是因为遗传的因素,但主要与后天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相关。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当他走路不小心摔倒时,应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而不必大惊小怪。但现实中许多父母一见到孩子跌倒,立刻冲上去把孩子扶起来,又是揉,又是摸,“心肝”、“宝贝”,不停地安慰着。父母的大惊小怪不但使孩子丧失了体验疼痛、战胜疼痛的机会,而且还会使他变得怕这怕那,缺乏冲劲和勇气,这些都会使他形成胆小的性格。
别吓着孩子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胆小显然是由父母吓出来的。
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上课时经常走神,如果老师向她提问,她常常会猛然一惊。老师经过了解,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从小就喜欢用吓唬的手段来“管教孩子”,常常对她说诸如“不听话,大灰狼就会把你叼了去”,或者“还不睡觉,恶鬼就来找你了”这样的话。她的父母也发现这些吓唬虽然让孩子老实了许多,但是也使她变得容易受惊,一些小事都会让孩子心惊胆战半天。
中国有讲鬼故事,讲“狼来了”的故事给孩子听的传统,其实这些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国外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中国的父母常常以“吓唬”来管教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恶习之一。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