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 “熊父母” 给予孩子过度溺爱,“熊孩子” 回报父母漠视与伤害。由过分溺爱造成的人性丧失和人生悲剧,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值得引起父母们的警惕。
二个案例
(一)初三女生小娟15岁,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寄住在姨妈家。姨妈对她关心倍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溺爱。冬暖夏凉吃的穿的用的都面面俱到,非常认真细心的呵护这个小侄女。
可这个女孩住在姨妈家从不打招呼,出出进进,一脸的漠然,像一个谁也惹不起的陌生人。她的行为让姨妈内心很难受,后来每当提到她,她的姨妈只是摇头。
(二)电视报道:一个留美海归年轻人,单亲母亲负债累累,才让他完成学业。五年后他回国不是马上投入工作,而是向她母亲索要高额的费用来消费。母亲面露难色拿不出这么多钱,他却猛地抽出一把刀捅向母亲,一连九刀……
更多溺爱孩子导致各类悲剧发生的案例,请参阅《37岁男子吃水果妈妈喂:溺爱孩子换不来反哺跪乳》,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警醒每一个父母。
一点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和严重的事件?
孩子的无视与漠然,是由于他们在父母或家人长期的溺爱或放纵下有求必应,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让别人不能拒绝的“理所当然”。这些将孩子原本的良知遮掩了,最终导致人性的丧或酿成人生悲剧。
由此,我们想到一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中,过度地溺爱或放纵,就会让孩子认为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只是心安理得地得到。自私与漠然会扼杀他们的良知,导致他们走向人生的灰暗,甚至陷入深渊不能自拔。
三招引导
1、加强对孩子知恩图报的教育
引导他们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思父母,感恩一切帮助过他的人。告诫他们,感恩不分大小,有爰、有帮助的地方就要有报恩。
2、帮助孩子改正缺点,构建健全的人格
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是构建良好品格的基础。懂得感恩是一种品格,良好的品格可以弥补智慧上的不足,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的梦想。
但智慧永远不能弥补品格,有碍于自己的前程。即使成绩最好,又有什么用?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育他们深刻地认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存,要融入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只有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告诫他们,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有所奉献,对家人、对他人有所付出。社会的认同,家庭的幸福才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
如果您因为平时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您可以求助下方智择优教育的行为训练导师雷斌老师。雷斌老师从业14年,擅长青少年心理干预、行为纠正,他在青少年成长教育方面的专业程度,或许能够帮您解决目前的难题。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8)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