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性格养成 > 正文

溺爱环境下的孩子终会养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父母4招可巧妙应对

杜老师来源:原创

自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自私表现为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青少年通常过分关心自己,注意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很少考虑他人,一切以满足自己为主,一旦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长久的郁闷。自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但不利于青少年的长期健康成长,而且随时会让自私的青少年因心理失衡而感觉躁动不安。

青少年为何会产生自私自利的心理?

自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在青少年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时,似门往往单纯地认为“我即世界”,在学习和生活中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青少年在衡量外界时便以是否有利于自己为唯一的标准,相应的行为也如此。

另一方面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教育造成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他们的错误,这样使孩子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的心理便产生了。

人类社会是在群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它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必须相互协作、关心和帮助。如果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的人。当然,对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青少年,家长不必十分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配,不能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满意,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不要溺爱孩子

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父母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引偶尔想让父母分享,父母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东西都据为己有。

3、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机可乘、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4、让孩子懂得分享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总之,在生活中要处处为他人着想,他人才会处处为你着想,让我们用心用情去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

推荐阅读:

溺爱是孩子叛逆的根源,家长如何预防?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