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很多父母会直接警告孩子将来没有好前途。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前15名,做不到的孩子成了父母口中的“失败者”,因此丧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渲染了压力和恐惧范围。不少的父母对教育规律知之甚少,教育方式简单,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不考虑孩子的压力承受能力,将成人的恐慌心理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
赵:父母对你的期望高不高?
张赫:表面上说是没有。但是其实我觉得挺高的。
赵:那你觉得他们对你的期望是什么呢?
张赫:出人头地。
赵:怎么个出人头地法呢?
张赫:怎么看比用龄人都要强一些,就叫出人头地。
赵:那你现在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吗?
张赫:学习要比较好。像我这样(年级)20名已经是底线了。最好能考到班和年级前五名之内。将来一定要考上个市重点(高中)。最好是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然后将来上个重点大学的好专业,然后将来有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能赚好多钱。差不多就这样。
赵:那你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呜?
张赫:;差不多吧。这是连锁反应。能上好高中就好好学,能考上重点大学不管你学什么专业,将来都肯定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所以我想还是很容易的:这是一步。
赵:你觉得每一步都很关健是吧?
张赫,中考这一步非常关健。接下来就会很顺利了:
赵:只要上了市重点高中就比较顺利了?
张赫:嗯。
赵:你觉得上了市重点高中以后就不用那么努力了呜?
张赫,不对,我妈说好多孩子就是因为高一太放松了,然后高二就不行了。所以就要一如既往地再努力三年。
从这个孩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到,父母的高期望值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并使孩子形成了对自己的高期望值。一旦张赫达不到对自己的要求,就会体验到深深的挫败感。同时,父母的高期望值也使自己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焦虑,一旦觉得孩子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者学习效果不够满意,便会对孩子产生不满甚至惩罚孩子。
很多家庭父母是高知识分子,对孩子的期望高似乎顺理成章,但很多文化不高的父母对孩子同样有着很高的期望,这与大众传媒营造出来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大媒体无不把目标锁定在官员、明星、大款、学者、名流等强势群体上,他们的言行占据了媒体的主要位置,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广大农民、城市失业人员、老弱病残等却没有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无法看到与自身利益相亲的内容,这样的环境使得所有父母都深深感到让子女“出人头地”的必要性。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