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导师专栏 > 正文

干涉孩子的隐私:既违法又“违”孩子的心

彭晶来源:原创

导语:家长与孩子的交往中,擅自“入侵”孩子的隐私,是不好孩子共同的烦恼,侵犯孩子的隐私,不仅是违法的,而且会引发孩子对家长的对立情绪。

小慧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她的信件和日记经常被父母拆看。一次,她在家里做功课,一个男同学打电话来,没想到妈妈在另一个房间偷听。她刚放下电话,妈妈便怒气冲冲地过来,劈头盖脸地质问那个男孩是谁,是什么关系,并警告她不许与男同学来往。她知道妈妈偷听电话,就十分气愤地说:“你为什么偷听我的电话,侵犯我的隐私权?”妈妈轻蔑地说:“小孩子有什么隐私权,当妈妈的不能管你吗?在说你心中如果没有鬼,干嘛怕别人知道呢?”她与妈妈大闹了一场,为此她非常伤心,但又感到无可奈何,不知道怎么办好。

法律意识

所谓隐私,指人们心中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隐私是人人都有的,小孩也不例外。但一般说来,儿童隐私相对少些,因为他们尚未成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隐私也就多起来了,这是走上成熟的标志。隐私往往与人格尊严有密切联系,一个完整、健康、独立的人格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心理空间。法律保护隐私是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于尊严,所以它赋予每个人以隐私权。隐私权指公民的个人生活自由,生活秘密和通讯秘密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我国法律禁止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孩子的隐私权同样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家长侵犯孩子的隐私权也是违法的。

许多家长侵犯孩子隐私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隐私权意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的隐私权没有合法的地位。孩子被默认为父母的私有财产,根本谈不上隐私权和独立人格。这种封建意识在金色依然存在。尽管国家有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但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不仅在家庭里,而且在学校里也比比皆是如老师公开学生的私人情况,拆看并公开孩子的信件等。

二是家长害怕孩子变坏,因而“不择手段”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有个别家长有心理障碍侵犯孩子的意思是为了满足其变态的窥视欲和控制欲望。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家长要有隐私权意识,尊重子女的隐私,这就需要家长首先要学法、懂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其次,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知识水平。有时候,家长是因为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而杞人忧天。所以,对于心理学,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家长有必要加以学习和了解。

在懂得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科学知识,法律意识增强的基础之上,大多数家长是会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隐私问题的。

延伸阅读:

家长翻看孩子的日记 该怎样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家长请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青春期隐私的三个方面,父母你知道嘛?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