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导师专栏 > 正文

关于“名校情结”

彭晶来源:原创

自恢复高考以来,不论大学、中学,甚至小学、幼儿园,各校之间的竞争就日趋激烈,“生源大战”逐渐达到白热化程度。一些地方政府把建设名校作为施政目标,学校领导及教职工更把创办名校当成最高理想。一所学校一旦有了名气,孩子尤其是家长则争相追逐,趋之若鹜,择校之风也就自然越演越烈。

不可否认,由于政策导向的偏差,财政投入、招生政策、教师及教学设施的配置、生源分配等都向重点学校倾斜,政策不公平、教育不均衡的问题确实存在.学校之间的差别也就成了客观事实。于是,怀着对名校的极端崇拜,很多人不再是理想的主人,而沦为了名校的奴隶。不少农村家庭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县城学校,县城里的家庭则努力把孩子送往市里学校,市里的一些家庭又拼命让孩子进人重点学校。层层递进,逐级拔高,名校尤其是名牌大学,成了众多家长瞄准的焦点,成了他们心中“成功”的代名词。

孩子择校

孩子经过努力一旦考人重点学校,很多家长则慷慨重奖,有的奖智能手机,有的奖笔记本电脑,有的让孩子参加美国夏令营,重庆一位家长竟一次重奖两万元给考入巴蜀中学的儿子。但是,名校的容纳量毕竟有限,无论如何也有大多数孩子无法考人名校。于是,有条件的家长则托关系、找熟人、花重金把孩子塞进名校。其用心之良苦,真可谓感天动地。

家长为孩子择校,既是出于“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又是迫于严酷现实的无奈选择。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幼时的孟子择邻,尚且不借“三迁”;今天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择校,花费重金也似乎确在情理之中。问题是,经过多方努力后仍不能让孩子进人满意的学校又该如何?大概只能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孩子择校

其实,就读的是否名校,对孩子来说并非是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其关键之点还在于孩子的自身努力。首先,花钱送孩子进名校,极易使孩子产生进了“保险箱“的感觉,从而削弱、放松自身努力。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有“危机感”,让他们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必然后果,激励其勤奋、刻苦,自我争取好的前途。同时,为择校而花费重金,还容易使孩子产生误解,以为金钱可以选择入生。因此,择校看起来是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但换个角度考虑,不择校则是为了孩子选择自立、自强之路,培养竞争意识。到底孰优孰劣?大概只有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论。其次,择校往往会给孩子造成第二次伤害。因为择校的孩子大多是考得不理想,这已经让一些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如再让其看着家长为自已费尽心思托熟人、磕磕碰碰找关系、忍痛出血花重金,这无疑更会加大其心理压力。此外,择校还可能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由于家长在孩子就读学校问题上的大包大揽,孩子则会把学业当成被迫为父母完成的任务,缺乏主动意识,甚至“消极怠工”,导致学习效率很低。

明智的家长不妨多想想“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道理,与其让孩子去作名校里备遭白眼的“凤尾“,倒不如让孩子自由自在地作一般学校里扬眉吐气的“鸡头”。这样可能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还得政府痛下决心,切实做到对学校同级同类同管理,对教职工同工同酬同待遇,将教育经费、校长、教师等资源真正实行妥善调配,达到基本均衡。这样,教育将会更公平,孩子将会更健康,社会将会更和谐。

延伸阅读:小升初——综合考虑择校问题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