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学生向医生诉说近来总是心烦意乱,有一种莫明其妙的紧张感,使他坐立不安,胡思乱想,并伴有头痛、失眠、多汗、心悸等现象。这种情绪赶也赶不走,理又理不清,越想越烦躁,,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
其实,这位中学生患上了焦虑性神经症,也称焦虑症。这是一种情绪障碍,它表现为长时期的紧张、不安、烦躁。产生这一症状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具体指向性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正如那位中学生所说的,感到莫明其妙的紧张和不安;或者是在接连遭受不如意事件的冲击下,心理上招架不住,身心均陷入过度疲惫状态而逐渐形成紧张和不安情绪;或者是“预感”、“设想”某种事件的产生而带来的恐惧情绪。
有焦虑症的孩子,他们的精神状态常表现为疑惑、忧虑、抑郁,惶惶然如大难临头。他们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自责。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们总是往坏处想,无病呻吟,怨天尤人,悲叹不已,爱唠叨,发脾气,坐立不安。当焦虑症严重的时候,孩子还会伴有发抖、心悸、眩晕、尿频尿急、胸部有压迫感、咽部有阻碍感、腹胀腹泻、多汗、四肢麻木等躯体症状。这些生理异常正是由于情绪紧张,使大脑过度敏感,以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感受性增高的缘故所造成的。
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由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对于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的变化,都会产生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从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羞怯、孤独、自卑、敏感、烦恼、头晕脑胀、心慌气促、情绪不稳等青春期焦虑症。如果孩子患了焦虑症且比较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让他们服用安定、多虑平等抗焦虑药物,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焦虑症的本质和特点,进行 适当的心理治疗与心理调适。
自信
自信是治愈青春期焦虑症的必要前提。因为焦虑症患者对自己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往持怀疑态度,夸大自己的失败。忧虑、紧张,盼望别人的支持,具有依赖性。这些都不利于消除焦虑症。所以,孩子首先应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减低自卑感。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同时也会使自己更自信。
自我反省
有些焦虑症的形成是由于孩子对曾经历过的情绪体验进行压抑产生的结果。一些不良的体验在受到压抑后潜藏到孩子的潜意识中,但却会时时地从潜意识中渗进意识,并对人的感情产生负面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孩子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原因,产生一种莫明其妙或不知中了什么邪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说出来。适当的情绪倾诉、发泄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倾诉、发泄的方式有向他人诉说、写日记、唱歌、吟诗、绘画、书法等等。
转移注意力
患了焦虑症的孩子,脑中常常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如果总是注意自己的病状,有害而无益。应当转移注意力,如制定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计划,并全力以赴去实现。当你沉浸在新的活动中时,就无暇顾及焦虑了。
默想色彩法
色彩对于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采用默想色彩法帮助减轻焦虑的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双眼,想象自己的身体受到光线照耀,以红色光线代表紧张与疼痛。柔和的蓝色光线代表松弛、安宁的体验;再想象红光与蓝光在自己身上的不同部位交替更迭。随着想象的进行,集中注意自身的感受。达到这个意境后,就把想象中的光线全部转为蓝色,即可体验到全身松弛的感觉。
默想音乐法
具体做法是:选择一段柔和、宁静的音乐,利用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在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聆听这段音乐。在此期间,要告诉孩子排除一切杂念,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想象音乐展现的优美、柔和、宁静的意境。待音乐终止后,请孩子自我对比聆听前后的身心状态。如此反复进行,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