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导师专栏 > 正文

孩子把哭当作自己的武器,父母可千万别心软

admin来源:原创

小时候的晨晨,饿了,,累了,或者是不舒服,都会用哭声来表示,但往往只要大人及时注意,并满足小家伙的需求,哭声自然会停止。但随着他慢慢长大,又多了一种叫做无理取闹的哭泣。

晨晨有个习惯,就是醒来后一旦发现她妈妈不在身边,就会哭得歇斯底里。这个习惯自打小一直延续到三岁。

一日,妻子哄晨晨睡完觉之后,便去冲凉了。晨晨突然醒了,见妈妈不在,便大哭了起来。

我赶紧起身前去“应战”,但是,晨晨并不买账。看到进去的不是妈妈,他哭得更厉害了,我告诉他:“妈妈在洗澡,马上就来了。”

但他不依不饶,边哭边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没办法,我只好一边催促妻子快点,一边继续跟他讲道理。晨晨也是不见他妈妈来就不“收兵”,继续哭着喊着。晨晨的娇气让我非常生气,跟他讲理不听,我便把他痛骂了一顿,他哭得更厉害了。

妻子匆匆赶来,晨晨在妻子的安抚下,慢慢睡去。

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我和妻子说:“晨晨真是太任性了,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

于是,我们便开始努力改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妈妈是哭不来的。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哭?.jpg

如果晨晨哭着找妈妈,无论妻子在做什么,只要我在家都由我来“出马”,并告诉他:“哭泣不是武器,妈妈是哭不来的,你只有不哭了,妈妈才会出现。”

一开始,晨晨非要把妈妈哭来才罢休,有时候看着他哭得泪流满面、脸蛋通红的可怜样,又于心不忍。但为了让他救助过来,我和妻子只好都铁下心,必须等晨晨哭声停住,妻子才会出现。每天睡觉之前,我都会和晨晨说起第二天早晨要表现好的事,懂事的他也都会信誓旦旦地说早晨不哭不闹,会自己起床找妈妈。

我还告诉他:“老哭泣的小孩不是一个好宝宝,没有人喜欢的。有什么事说出来,说出来就行了,没有必要用哭声来代替。”

慢慢地,晨晨开始有了转变,虽然偶尔还会哭闹,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一日早晨,我和妻子早早就起床了,晨晨还在美美地睡觉。过了一会,晨晨醒了,我们听到房间传来的不是晨晨的哭声,而是几声响亮的 “妈妈”、“妈妈”,我和妻子赶紧跑进房间,冲着可爱的儿子就是一顿亲吻,表扬他的同时还告诉他起床后除了可以叫妈妈还可以自己穿好衣服出来找妈妈。

后来,晨晨每次睡觉都不找妈妈了,想睡就自己躺到床上去睡,醒了就自己起来穿衣服、鞋子,开门出来还要故意吓我们一跳。他终于明白哭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把事情说出来才解找到解决的方法。

孩子很容易陷入哭泣的误区,从小只要一哭,什么要求都能满足,小时候饿了哭马上有吃,不舒服了哭马上会得到改善。慢慢长大后,家长如果不加以引导,孩子不仅生活中过于娇气,而且容易把哭泣当成武器,屡试不爽。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哭而妥协答应了孩子很多不合理的要求,而且要有那种观念,哪怕是合理要求,如果孩子哭了,也要拒绝马上满足。

当下,很多家庭都是母亲带孩子,而且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宠爱有加,听不得哭声。君不见,在玩具店,有的孩子抓着一个玩具想要买,大人不肯,孩子一哭,大人马上就同意;孩子要做一件事情,大人觉得不好制止了,但孩子的哭声马上让大人改变主意;如此等等,都无不说明,是大人让孩子把哭泣当成了武器。

所以,家长要要让孩子深深明白,哭泣不是一种武器,否则,孩子的哭声将会更加频繁,更加大声,更加无理,更加让人烦躁。

你说我说:

婕婕妈妈:婕婕也是喜欢哭,一点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在外面要玩具也是,不给她买就抱着你的脚哭个没完没了。而且只要满足了一次,她以后要买什么,或者要做什么,她都会哭“上瘾”。

绰绰爸爸:我儿子也是比较容易哭,尤其是在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这时,我和他妈妈就是硬着心肠不理会,让他哭个够,慢慢地,他也不再爱哭了。

孟老师箴言:

其实,很小的宝宝都是用哭声来表达他们的很多意思,比如饥饿,比如不适,等等。但随着他们长大,他们也会用撒娇任性的哭声来引起大人的注意,甚至跟大人讨价还价,让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来说,千万别任其这种状况继续。要从小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哭泣不是武器。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