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玩网络游戏,但是一些孩子总是超出规定时间,即使“收兵”开始写作业,也是心不在焉,甚至嘴里还“念念有词”,背诵那些游戏技巧。
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还有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好发火或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是选择恨铁不成钢的呵斥孩子。
其实孩子心里也苦恼:明明知道沉迷网游不对,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越玩越兴奋,根本停不下来。
玩游戏为什么上瘾?
因为游戏中给的愉悦感太强了,多巴胺分泌旺盛,总能调剂有机生命体的胃口,人就是这样,什么事情能让他们产生多巴胺,他们就乐意做什么事情,期望一遍遍地重复做这件事直到这件事不能另他们再产生多巴胺。
所以说他们永远都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永远都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最想要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明知道沉迷网游不对,可是还是管不住自己,因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中,根本失去了理性的思考,无法分辨出孰轻孰重。
由此可见,孩子沉迷网游的罪魁祸首就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人为什么会思想,会有感觉,会对一些事物热烈追求。这些行为某些方面有可能是我们身体内一些化学物质(大分子,小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神经递质。
所以,人一旦沉迷于某种让人愉悦的事情中,多巴胺分泌旺盛,感性战胜理性,快乐满足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这时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让人上瘾的事物→大量多巴胺→快乐满足感→产生一定的耐受性→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快乐→离开该事物→多巴胺不足→不快乐→产生戒断反应→强烈渴求→重新去追求该事物→……
在这个循环中,大脑会对上瘾的事物逐渐产生一定的耐受性。这时,人们就会追求更刺激的事物,一发不可收拾。
比如,玩网络游戏时,游戏会在大脑中产生比平日多上千倍的多巴胺,因此会有强烈的快感,但是这会损害大脑原来的奖赏通路,使得大脑产生耐受性,平日里其他事物所产生的愉悦无法达到那么大的量,所以就会反复地去玩游戏。
所以,家长看见孩子沉迷网游时,应该想办法去打破这个上瘾的循环,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孩子,把责任都归咎到孩子身上。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
孩子叛逆怎么办,4招帮你解决
陈荣
-
青岛胶南青少年励志学校(专业全寄宿封闭学校)
郑娟
-
学会倾听,快乐亲子沟通
智优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