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行为习惯 > 正文

中学生脾气暴躁全是因为青春期吗?其实是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

郑娟来源:原创

中学阶段的孩子,恰好处在了青春期,他们敏感、情绪起伏不定,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脾气特别大。

生理方面加上心理方面的双重烦恼,再加上父母的唠叨,很容易就触发了青春期孩子的脾气,那当青春期的孩子大发脾气时,父母该如何应对?

由于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在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以下综合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作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供家长参考:

解决方案一:从父母身上找问题(适用于父母一方脾气暴躁易怒的家庭)

一种:情绪化喜欢抱怨的父母

父母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他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呢?就像同样的问题,老师和父母去讲的效果完全不同,孩子通常不怕自己的父母,但对老师还是有畏惧心理的,真正的原因是老师在“训诫”,而父母在“泄愤”。老师理性的对待问题,孩子也会理性的思考问题,而父母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孩子也只能以同样的方式回答父母。

1.绝对禁止人身攻击

“你没有一件事做得好,本事不大,脾气倒不小。”

“我就知道你成绩就这样,怎么可能会拿名次”

任何人听到这种话,这种语气,都会暴怒吧,当青春期孩子听到这些话时,不仅不会承认错误,反而会增强反抗心理。

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自己认为,我就是这么差的人,我没办法变好了。

如果想与孩子好好沟通,父母应该要关注问题的本身,具体讲出孩子所犯的错误和父母的担忧才行。

比如:孩子承诺自己要刷运动鞋但却没有实现时,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

“你上午答应妈妈要自己洗鞋子的,现在都过了好几个小时,为什么还不刷而只是看电视呢?妈妈有些生气了,你这么做,让妈妈感觉你根本不重视与妈妈的约定 ,如果不是因为不尊敬妈妈,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当你这么问的时候,孩子会承认自己是在偷懒,只有当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会努力去纠正错误。

2.不要拿孩子和他人比较

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又爱干净,功课又好,你看看你,为什么你都做不到呢?

“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侮辱,是让孩子感到自卑、不如别人的一种残忍行为。

当父母说出这种话时,孩子是绝不会想到要向他人学习的,只会让孩子更加愤怒、反叛或自卑。

第二种:喜欢唠叨的父母

曾听一个孩子说:“我妈真的很烦,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放假我都不想回家了!”

所谓“杯满则溢”,在一件事情上,如果你说得越多,孩子往往做得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被称作“超限效应”,指的是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

所以反观一下,爱唠叨的父母不妨尝试这么做:

1.再好的忠告,也不要超过十分钟

即使再重要或再好的忠告,父母讲话不要超过十分钟,孩子讲多长时间都无所谓,但父母一定要在十分钟之内结束自己的讲话,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训诫作用。啰嗦个没完,只会让孩子抓不到重点,越来越不想听。

2.给孩子多点信任

做不唠叨的父母,最重要的一点是,给孩子适当的提醒,而不是事无巨细的操心。

很多父母之所以爱唠叨,是对孩子担心过多,焦虑过多,对孩子很不放心。

不妨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学着成长,等孩子真正需要大人的时候,再适时地提供帮助。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