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一样的孩子问题,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当代中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生
-
改变孩子“胆怯”的基本方法,家长应该注意
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 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鼓励使人大胆 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当孩子表现不如人
-
致父母:做好自己方能育好孩子
相信每一个人民教师在提到自己的职业,讲到职业道德时都会想到一个字眼以身作则,而人们在评价一个老师好坏与否,也喜欢从老师本身开始,因为中国人一直推崇行动是最有力的口号,亲身示范是最有效的教育。那么亲爱的家长们,已经为人父母,教养孩子的你们,有没有用这个要求来对照自己?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从孩子一出身就开始陪
-
万能的金钱,断送了花季少女的人生
当年的伊利园,夏娃亚当受蛇诱惑尝试禁果,结果被上帝驱逐出伊利园,而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早恋的禁果散发着迷人的芬香,引诱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踏进这片沼泽地,酿造出各种各样的悲剧。为此家长们绞尽脑汁想要帮孩子走出困境。 然而我们知道,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少不了挫折,也正是这些挫折让人学会成长,在挫折中学会反思,学会自省。当然在克服挫折的
-
家庭教育,不是家奴
经常在网上看到分析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有个因素也被笼统归纳到家庭教育失败的那一栏,那就是隔代教育,无一例外的说祖辈会对孩子溺爱,不科学的观念会影响孩子成长,难道说隔代教育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 中国特色隔代教育 何谓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就是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让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代为抚养,这在中国现在的双职工家庭中很
-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难谁之过?
在这个追求完美的世界里,似乎所有的不完美都是不被谅解的,或者说,人们总喜欢用放大镜去观察那些不完美,却忽略了在放大镜之外那些积极因素。对于家庭也是如此。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家庭双亲健在才是稳定的结构,若是父母离异或者有一方丧偶便是单亲家庭,对孩子打击甚大,但真的是这样吗?单亲家庭孩子难道就没有春天? 别再拿单亲身份说事! 2008年初次当选美国总
-
中国五千年文化,你都懂了嘛?
棍棒底下出孝子,娇养造就忤逆儿,这句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育儿经,让无数人受益匪浅,培养了很多为中国5000多年璀璨文化添光彩的人物,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要么是不知道,要么是知道却被忽视了。可是就是这若有若无的半句话,却在家庭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溺爱=捧杀 《风俗通》有言,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
-
国外的家庭教育真的就适合您的家庭?
在互联网、在朋友圈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作者动不动就会以国外的父母怎么怎么样,国外的教育怎么怎么样,但是事实上就真的有他们说的那样国外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吗? 逛微信朋友圈(智择优zhizeu)的时候,看到指甲油广告,不过是一张图片,在最中央用醒目的大红色特意强调了进口两个字,让我哭笑不得。这年头似乎所有商家在推销自己的货物的时候,最喜欢强调进口两个
-
补上“父亲教育”唤醒沉睡的“父亲形象”
当今社会,父爱的缺失让很多教育界人士担扰。由于受家庭分工观念、传统思想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父亲的职责渐渐只在家外,父亲教育逐渐在家庭中隐退。当父亲在家庭中只是忙于赚钱养家,担当的只是养家糊口的角色的时候,却鲜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自然父亲在孩子心里不会占据太大的位置。 可喜的是,渐渐有人关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话题。从国外传来的一些有关父
-
把脉网瘾 心理依赖也是病
2015年1月某日上午在中南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科教文卫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的座谈会,与会代表除了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作家王蒙、篮球明星姚明、演员陈道明等大咖,还有一位一位90后大学生创业者代表王锐旭。此时的王锐旭又有谁能看出他曾经也不过是个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少年? 网络成瘾,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家长都可以说是谈之色变,对网络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