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心理干预 > 正文

心理脆弱,是导致孩子过激行为的罪魁祸首

任欢来源:原创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身边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一些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发突出,轻则离家出走,重则自寻短见。

据有关报道,哈尔滨一所中学某单亲家庭的女生,因与同桌男生发生一点小矛盾,竟在自习课中给妈妈写了一张留言条,突然冲向窗台,从三楼跳下。

她的轻生使人感到疑惑和震惊。平时,这名女生性格及行为并不异常之处,怎么会为一件小事做出如此过激之举呢?

无独有偶,哈尔滨一所高等院校的附中,中考结束后,家长在学校开家长会时,一名初三女生竟莫名其妙地服毒自尽了。其实这次考试女生的成绩已有了明显进步,如此文静的她,怎么会这样?

一位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老师感叹:现在的一些孩子心理太脆弱了,真担心他们长大后,如何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

在某区重点中学读初二的刘萍,是学校里颇有名气的“小作家”。她在小学就获得过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三等奖,进了中学后,学习更是努力,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刘萍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觉得生命是一个怪圈,至少对我如此。我活着似乎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升学就意味着你拥有了参加新一轮考试的资格……

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

刘萍说,她经常感到紧张、惶恐、害怕自己的成绩降下来。这种情形从初中一年级就有。万一考砸了,我该怎么办?刘萍时常被这个问题逼得抑郁、惶恐。

学业负担沉重、父母过高的期望,不仅使孩子失去了求学的乐趣,还给孩子心理上增加了巨大的压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布鲁斯·麦艾温就专门研究过压力与疾病的关系,并指出,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肠胃不适,可能伤害到大脑甚至损及记忆。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人心理崩溃,采取自杀等极端手段寻求解脱。

苟求等于毁灭。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家长的切忌一味高标准、严要求,而应从自己做起,多一点平常心,进而使孩子能正确面对学习上的挫折与失败。

由于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增多 ,精神卫生专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联合发出呼吁: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自杀现象。

智择优心理专家曹萍香说:消极情感一般产生于消极行为之前,与其忙碌不停地处理消极行为,不如重视引起消极行为的情感原因,防患于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作为孩子的一任老师,在重视孩子的品德、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上,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位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女孩说,几年前,她中考失利,进了一所普通高中。那时一贯是学习尖子的她“死的心都有了”,而她的父母没有责备她,父亲说“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努力了就好”;母亲劝她“人生不可能总是如意。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结果她很快稳定了情绪,加倍努力地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她说,父母当年的告诫,不仅使她当年顺利走出了低谷,而且足可以让她受益一生。

关注孩子的人格发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需要为人父母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疾病,如偏执的性格、孤独症、抑郁症等,并针对孩子的情况给以积极、健康的引志,从而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偏差。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