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二的小涛怕猫怕狗,总怀疑自己会得传染病,怀疑门窗没有关紧,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只好来看智择优找心理专家杨达。据小涛说,父亲经常为他制定目标,如果达不到就是一顿打骂,结果自己平时学习不错,每到大考成绩就一落千丈。今年期末考试失利后.小涛就出现了上述症状。杨老师说,小涛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除了与考试失利有关外,父亲长期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是重要诱因。
有个小学生说:“我爸和我妈不研究我的心理,我倒在‘研究’他们的‘心理’呢!”他明白什么情况下可以向父母要钱;什么时候可以让父母去买平时不肯买的东西;找什么机会可以拿出不好的成绩单给父母看而不招致指责等。这个孩子的话应引起家长的警觉。
明智的父母,不应该只是注意孩子在长身体,同时,还应注意孩子的心理。由于儿童的言语和行为时刻受着外界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更能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暗示和启发。
智择优教育在对2000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调查中友现,有30.3%的孩子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颐,其中40%有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心情时好时坏、学习时情绪忽高忽低、心烦等),适应不良(对新环境如学校生活不适应、不习惯老师的教育方法、与同学相处不好等),学习压力感过强(感到学习负担重、听到考试就紧张)等问题。
杨达表示,患心理疾病的孩子中,90%是由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其中父亲粗暴和母亲唠叨成为主要致病源。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另外,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孩子自我封闭、心理脆弱等。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