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式的中国教育模式就是施压,压力越大越好!从学前班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报各种特长班,周末补课、寒暑假也要补课,就连每天放学后的几个小时家长也要送到托管班去。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却不知道,孩子小小年纪是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孩子成长,具体可参考《适当施压 为学习装上坚韧的弹簧》并且父母的这种行为会限制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扼杀孩子的天赋,并且还会引发孩子各种心理疾病。
学习压力下挣扎的孩子
有个孩子一周要上7个业余班,根本没有玩的时间,结果患了抽动秽语综合症,当心理医生建议家长课余时间做放松训练时,家长却说孩子没有时间。一个小学生除了练琴就是学习,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枯燥乏味的生活使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 还有一名11岁的小男孩,十个手指头又短又粗,像个小胡萝卜,天生不是弹钢琴的料。可父母不惜采用各种高压手段,逼迫孩子学钢琴。为此孩子的屁股常常青一块紫一块,严重时都不能坐凳子,只好站着弹琴。父母还说这都是为他好!孩子咬牙切齿地说:总有一天要把钢琴砸个粉碎,然后再离家出走。
父母是孩子学习压力的主要塑造者
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得一。家长不顾现实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是最出色的,从而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来自家长的压力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比如叮嘱孩子:“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一定要考到多少分”等;另一种是间接的,那就是对孩子过分的关怀——班也不上,电视也不看,说话不敢大声,活一点不让孩子干,同时给孩子买这买那,总是问孩子需要吃什么、喝什么。“这有时不是在帮忙,反而是在添乱,其实孩子巴不得你赶紧走开。”“烈日之下,暴雨之中,家长在外边守着,孩子反而于心不安。” 在孩子学习好之外,还有许多艺术才能,逼着孩子学这学那。
不可否认,适当的压力确实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当发现孩子压力过度时一定要及时采取对策给孩子减压,以免引发更多的心理疾病,家庭教育中父母还有哪些行为可能引起孩子的疾病,可参考《5点总结告诉你父母这些行为会引发孩子心理疾病》到时可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