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心理干预 > 正文

留守孩子性格孤僻内向?给留守儿童心灵抚慰更重要

智优小编来源:网络整理

广东慈善事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孤贫、留守儿童的关爱。

自从几年前农村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后。

给留守儿童心灵抚慰.jpg

慈善机构的助学重心便从原来的“支助学杂费”转向“资助留守儿童生活费”,主要包括住宿、吃饭以及交通等费用。

然而爱心人士在与孤贫儿童的接触中发现,仅仅给孤儿们物质上的资助是不够的。

这些从小失去双亲,与亲戚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孤儿们,心灵更需要得到安抚。

于是,心理辅导便成为近年来恤孤助学活动的新内容。

留守儿童易生对抗自卑心理

的确,与物质上的匮乏相比,心理上的自卑和封闭是更严重的问题。

广州体育学院的学生志愿者Ben告诉记者,一次他与一群爱心人士到湛江遂溪县看望受助孤儿。

在爱心人士们与孤儿们共同参加一项户外游戏时。

Ben发现有个小男孩躲在一边悄悄观看,Ben担心他有受冷落的感觉,便主动过去邀他一起玩。

没想到这个男孩突然情绪变得非常对抗,拿起地上的石块就往Ben的身上扔去。

然后转身就跑,还边跑边向旁人扔石块。

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Ben认定这位小男孩的表现是“不良心理反应”。

在躲开他的石头后,Ben再次想办法接近这个小男孩,试着与他交谈。

最终让小男孩消除了敌意,开口与他交流,分手时还把他的小手伸给Ben让他紧紧地握着。

Ben认为,对孤儿进行心理援助与物质支持同等重要。

将心理辅导引入助学内容

“通常慈善助学只是捐钱捐物,留守儿童心理上的自卑容易被忽视。

留守儿童由于过早离开双亲,除生活困苦外,他们情感缺乏依靠,缺少关爱。

很容易形成自闭、抑郁状态和产生暴躁、对抗情绪。”爱心人士徐老师说。

近年来,广州爱心人士在助学过程中,逐渐将“心理辅导”引进了助学过程中。

关爱孤贫儿童一定要有持续性

智择优教育孟老师介绍,留守儿童群体主要心理特征是心理上的自卑、孤独,有被抛弃感,缺少安全感。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在与人交往中,这类儿童易出现敌对反应,采取侵略性行为保护自己。

对身边的人没有亲密感,内心极度孤独,防御机制应激启动,不信任感强烈;

二、孤儿易恐慌和害怕,不敢与人交流,他们非常在乎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会受到指责谩骂,是否会得到他人的理解;

三、较大年龄留守孩子思想上已经独立,外表看来会变得与一般家庭孩子无异。

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快乐的外表下仍然掩盖着孤独感。

他们用快乐表现来掩饰自己的与正常家庭孩子的“差异”,因为他们害怕因“差异”受到歧视。

在与留守孩子的交往中,孟老师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给予留守儿童持续性关爱,特别是不要让他们感到太多变动。

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给予留守儿童关爱,一定要注意“持续性”,不要让孤儿再产生被抛弃感;

其次,与留守儿童交流要有耐心,擅于倾听,多用一些正面性语言引导他们对身边人与事的认识;

最后,多让留守儿童参加群体活动,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与正常家庭孩子一起活动和接触。

从而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