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亲子沟通 > 正文

好父母,一定要懂得的五个家教新观念

陈荣来源:原创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孩子有了缺点,当然就要父母予以帮助和纠正。但是,许多父母在帮助孩子纠正缺点过程中.往住效果并不理想。效果不好,原因大多是方法不当。而方法不当的原因就得归功在父母纠正孩子缺点的错误观念与教育方法。

家教新观念


下面智择优择校网为家长们总结这些家教错误观念:

一、不打不成材。

父母有指出孩子缺点并帮助孩子改正的义务,却绝无随便惩处孩子的权利。随便打骂孩子是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家教方式,收获的只能是苦涩之果。(具体可查看智择优教育《父母课堂:六种批评方式,孩子改正快!》的相关家庭教育方法)

我国的传统家教训条中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等相类似的说法。这些观点认为,孩子身上带有各种恶习,必须用严厉的纪律及惩罚解除这些恶习,才能使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实,在听话的外表下,掩藏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父母是无法了解和知道的。实质上,大多数被打嚣的孩子,都有一种屈辱、苦闷甚至逆反的心理,他们产生的只能是要求发泄、要求解脱或者哭求进避的欲望。学校暴力事件的增多.学生自杀事件、离家出走事件的增多,孩子的撒谎行为等都与这种无休止无节制的家庭暴力有直接关系。

二、一昧的指责。

一味采用批评和指责的方法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一些父母的习惯。他们不着于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处.不善于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更不懂得用肯定正面的方法来否定孩子的缺点或过失。无论孩子是偶然的过失还是常犯的错课,他们根本不考虑具体情况和原因,通通给予指责、批评。而恰恰就是这种一味指责的家庭教育方法,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促使孩子学习走下坡路,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厌学逃学。

这种抱着一味批评和指责,企图用这种压力迫使孩子改正缺点、错误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结果也只能是情况越来越差。

三、只许顺从。

孩子总会渐渐长大的,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明显,故意不听话,甚至与父母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单纯归为孩子的缺点必然是不太科学。对此,父母究竞应该怎么办?不少父母采取强制孩子听话的办法,坚决不允许孩子的不顺从行为。这是很不恰当的。强制服从,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的。心理压抑久了,总有一天要爆发。到孩子爆发了,就酿成大问题.后悔可就晚了。(具体可查看智择优教育《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三大影响》的相关家庭教育方法)

四、树大自然直。

有人认为,孩子有缺点,是因为他们还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树大自然直,等到孩子长大了。知道了善恶是非的道理了,他们自然就改正了.这种观念在不少人的思想中都存在着。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现念。不讲复杂的人,即使是树,也并非长大了必然就直。在一定适宜的环境中,树能长大,但却不一定长直。若要其长直,是需要从小开始,不断加以培护扶持以及修剪的。教育孩子就更要费心了。因为人的性格、心理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有些缺点、一旦养成习惯,便很难再轻易纠正过来。因此,父母决不能有这种让时间来帮助孩子纠正缺点、错误的观念,而必须切实地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在孩子成长的这一阶段,仔细地注意和了解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纠正缺点、错误,使孩子得以健康地成长。

五、一切交给老师。

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都感到松了一口气,觉得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切都应由老师来管了。我们有时听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看你,做什么都丢三落四的,下次再碰见你们老师,非让他管管你不可!“显然,这位家长把家长的职费推给了老师,该他自己管的,却向老师一推了之.其实,我们都知道,学校和老师,主要负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除学生在校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和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外,其他都应是父母的贵任。一些父母之所以想把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生活中不良行为的责任推给老师,那是对自己教育孩子能力的怀疑。因此,在无奈的情况下,这些父母只有借助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