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当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河畔。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丁丁在宿舍里等待着母亲邹翃燕回复微信。每次联系不上妈妈时,他就格外想妈妈。
近两万公里外,中国长江边上的武汉市,邹翃燕笑着念叨起儿子,眼睛弯成月牙。“他在哈佛遇到任何生活或情感问题,一个想到的还是我。”
不过,丁丁并不是“妈宝男”;他,曾经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为了给儿子治病,邹翃燕不惜做一名单身母亲,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她把全家扛在肩上。
“固执”的产妇
“这个孩子没有抢救价值了,将来非傻即瘫。我建议你们放弃。”1988年7月,一起医疗事故造成邹翃燕的胎儿宫内窒息。
躺在产房里早已筋疲力尽的她,接到的是5张病危通知单和医生一句“理性”的建议。
“别要这个孩子了,将来会拖累我们一辈子。”丈夫近乎无情的理智,让邹翃燕失望至极。
为了让腹中胎儿来到人世吸一口新鲜空气,25岁的邹翃燕用尽了每个毛孔的力气。
十月怀胎,数次晕倒在讲台,被学生抬回家改变爱睡懒觉的习惯,天天早起读诗。买最新鲜的食材,自己做自己吃,吃了吐、吐了吃。
“不行!我要把娃生下来!他的小脚丫曾经那么用力地踹我的肚皮,他的小心脏和我的心脏一起律动。我曾经承诺要把他带到人间,同喜同悲。”
母亲的本能如潮水般汹涌。“你不听医生建议,这么固执,你自己养这个孩子!”丈夫的话字字如刀。
“这还是我认识的男人吗?无情、自私、毫无责任感。这种丈夫,不要也罢。邹翃燕暗自下定决心。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在骨肉和丈夫之间,邹翃燕最终选择了前者,自此开始一段注定荆棘丛生的人生。
“全能”的妈妈
丁丁小脑运动神经受损,一岁手不会捏握,两岁才会站立,三岁才会走路,六岁才能跳起来。
丁丁比同龄人慢几拍的童年里,倾注着邹翃燕比其他母亲多几倍的努力。
当年,在武汉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的邹翃燕月工资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就一周3次,每次5元。
为了养家糊口和给丁丁治病,她跑遍全省做礼仪培训,还兼职卖过5年保险。
为了给儿子一个尽可能安然的将来,她几乎拼尽全力。白天上班,晚上带儿子看病,风雨无阻。
把自己训练成按摩师,一有时间就给儿子按摩,午间休息也要跑回家陪儿子玩撕纸游戏,开发智力。
“妈妈养育我非常辛苦。我小时候,记得一次去按摩赶上下大雪,妈妈骑自行车带着我,陷进泥坑里。
把我扶起来,自行车倒了。把自行车扶起来,我就倒了。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等到了医院,母子都成了泥人。
医生看到后大吃一惊,说今天这样都觉得你们不会来了,我妈妈说我的病情耽误不得,医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丁丁回忆道。
“我留下孩子,就会陪他到底。孩子一次站立,一次迈步,一次叫‘妈妈’,都是上苍给我的礼物,老天待我不薄。”邹翃燕满怀感恩,所有不幸都被她过滤掉了。
谈到养育儿子的体会,邹翃燕觉得两点最重要:尊重孩子和家长的自我成长。在儿子面对重大人生抉择时,邹翃燕都把丁丁当成平等的“谈判对手”。
丁丁也认为,平等协商是他们母子健康关系的基石。“很多家长在职场上可以雄辩滔滔,面对孩子不是溺爱成性,就是缺乏耐心。
不会用平等而严肃的态度来和自己的孩子讨论。我妈妈则不同,意见相左时,她会引经据典让我心悦诚服接受她的观点。”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