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亲子沟通 > 正文

孩子有逆反心理 家长要用心教育

智优小编来源:网络整理

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甚至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智择优孟老师介绍,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孩子的逆反心理”,他认为,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用“心”教育。

640.jpg@360h_副本.jpg

孩子与家长“对着干”

自从满了3岁后,多多就变得不“听话”了,父母给他挑选的衣服他偏不穿;

自己的玩具偏不玩,而是去抢别人的玩;饭也不怎么吃,而是缠着爷爷奶奶买零食,不买就在地上打滚。

隆昌县的莹莹今年12岁,家人发现她最近特别爱发脾气,老是跟家长“对着干”。

天气冷的时候,家长让她多穿点,她说:“不穿”;

爷爷奶奶督促她去写作业,她却凶巴巴地说:“要你们管?我不写呢,咋子嘛?”

反正无论说什么,她都要给家长一个“不”字,有时候还会欺负老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近日,莹莹妈打进智择优成长教育热线述说了她的烦恼。

为什么孩子会有“逆反心理”?

据智择优孟老师介绍,孩子一般有2个逆反期。

一个是在幼儿阶段(3岁左右),家长感觉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孩子有了一些独立思想;

第二个是在12——14岁左右,孩子刚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观念、个性,容易受社会影响。

对父母传统教育产生冲突,不愿意听父母的话,更愿意听朋友的话。

据智择优孟老师介绍,进入第二个逆反期的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

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如果这时家长仍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萌发对立情绪。

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过多的指挥、要求、管教他们,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其实,逆反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智择优孟老师表示,这个时期的各种心理现象。

反映了儿童少年心理上的进步,是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的正常心理过程。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