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性格养成 > 正文

打骂孩子会引起哪些儿童心理偏差?

黄松来源:原创

未标题1大.jpg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可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恶果。这一点,迄今尚未引起很多家长的广泛重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有错误就打他,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当然会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很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流,父母态度更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久而久之,有的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自卑、谓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一般来说,日后不大可能有所作为。

孤独

如果父母经常打孩子,会使孩子感到孤独无援;如果当众打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孩子往往会怀疑自已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于是孩子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孤独,这种孩子有时会一个人呆在角落里,独自和“小狗熊”、“小猫咪”玩具玩,以求得对孤独心理的补偿。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蛋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家长生气。有些孩子甚至会同家长“对打”或作出无礼举动。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反抗越大,用离家出走、逃夜来反抗。这些孩子往往很固执。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小朋友,尤其会去欺侮小同学。

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情绪不稳

有的父母打过孩子以后,感到心痛后悔,立即给孩子抚摸痛处,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满足。有的父母甚至会抱着孩子哭,像这种情况,开始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习以为常了,甚至逐渐滋生喜怒无常的情绪。

焦虑不安

如果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越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就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焦虑不安,担心记不住外语单词,担心背不出算术口诀,担心……总之,他们总担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满意而要挨打,异常紧张,焦虑不安,从而无法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更远,因此,打孩子会增强孩子焦虑不安的倾向。

犯罪

有一个孩子,父母自幼就盼望他能成材,可他贪玩,成绩差。有一次旷课看电影,班主任家访,被父亲知道,狠揍了他一顿,他认错了,父亲还不住手。被打之后,他一肚子委屈,恨父亲,恨班主任,下决心:父亲越打,我越玩,慢慢地,他轧上了坏道,走上流窜、偷窃的犯罪道路。这个孩子的变化说明,家长粗暴打骂对孩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对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能认为这孩子是坏孩子,更不能歧视、打骂他们,而要加倍地关怀和教育他们。这个时候,父母要把更多的爱心送给孩子。慈爱可以医治儿童心灵的创伤,真诚可以感化儿童认识其过错,谆谆教导可以涤荡儿童的歪风邪气。

我认为家长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的种种不良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效果。恳切希望每一个孩子的家长,再也不要打自己的孩子。

延伸阅读:

打骂指责易毁掉孩子的情感

打骂教育最好的替代方式:赞扬

停下来,你的打骂教育只会害了孩子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