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兴趣培养 > 正文

不做唠叨的父母,五个误区家长不能碰

任欢来源:原创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不知道该如何督促孩子的学习,问多了怕孩子有抵触情绪,不问也不行。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学习指导时,应避免五个误区:

1、不断唠叨式的教育。

家长天天唠叨个没完,时时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总在说,“你别光是玩”“你怎么还不赶快做功课”“快要考试了,你要好好用功,别又考砸了,惹我生气”。

孩子天天听着这些不断重复的话,味同嚼蜡。时间久了,不但毫无教育效果,而且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根本听不进去。有的家长认为,这种不断的催促、不断重复的说教,就是教育。其实,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2、数落式的教育。

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上进,总是不断地数落孩子的不是。他们认为,数落就是教育,说孩子不行,就能激励孩子好学上进,改变落后状态。其实这些不厌其烦地数落,是不可能达到家长所期望得到的教育效果。

geg.jpg

3、达标式的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主观地给孩子规定分数指标和考试的名次,达到指标有奖,达不到受罚。孩子不是成年人,不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奖罚办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家长规定的指标。因为没有实现指标的具体措施,最终实现不了指标的结果是在预料之中的。

4、包办代替的教育。

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是天天帮助孩子复习各门功课,天天检查孩子的作业是否正确。替孩子改错,替孩子削铅笔、看课表、收拾书包,保证带齐各种必要的书本、练习册、作业本。包办代替式的教育,非但劳而无功,还会培养孩子的懒惰、依赖等心理,贻害无穷。

5、疲劳战式的教育。

有些家长,总是怕自己的孩子的成绩落在其他孩子的后面,从书店买来许多参考书和练习册,强制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之后,又要完成家长规定的额外加码的作业。节假日,父母也不让孩子休息,怕浪费“宝贵光阴”,花许多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搞得孩子疲惫不堪,学习成绩也没有提高。学习的规律是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才能富有成效。千万不可以认为,学习内容越多越好,学习的时间越长越好。很多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就是因为不堪学习重负,这一点家长要引以为戒。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