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门功课,都不要在学习前就排斥它。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打高尔夫球,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着迷于这项运动,而是后来才从中慢慢获得了乐趣。
这与学习的道理相同。有时候孩子不喜欢某些科目纯粹是由于主观因素,但若不主动地去研究和探讨,那么这些科目永远都不会得高分。就像有人说榴莲好吃,你若没有尝过味道就排斥它,又怎么能知道它的美味呢?
如何做到轻松快乐地学习?
1. 利用“报酬效应”,诱发自己对那些感到头疼的科目产生兴趣
遇到喜欢的课程下功夫,遇到讨厌的课就逃,这是学习中常有的事。许多家长在学生时代也是这样,自己不喜欢的课上就总爱打瞌睡。若想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利用心理学中的“报酬效应”可以诱发孩子对那些不感兴趣的课程产生兴趣。在学习中,先强迫自孩子学习讨厌的科目,并学通透,再去学习孩子感兴趣的科目,这样孩子就逐渐地会对过去讨厌的科目产生兴趣,并主动地去完成。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孩子喜欢的科目作诱饵,来诱发孩子对不喜欢的科目的兴趣。
2.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要劳逸结合
周末双休制让每个孩子在学习时都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许一天用来从事学习活动,另一天可以彻底休息。无论如何安排,这段时间的休息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使记忆力增强,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孩子学习上的失误。
对一些孩子来说,制定课程计划表时,每周安排两天的放假日,完全不做功课,尽情地放松,充分地休息,或者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消遣调整身心。表面看来,好像是把时间浪费在了无谓的事情上,其实这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充电,以便发挥最大的实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3. 无心用功或情绪低落时,可以用抽签的办法激发学习兴趣
“要学习的科目太多,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做什么都不对,干脆放弃算了。”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怨自艾的心态,尤其是在考试失败后,更觉得灰心丧气。
克服这种低落的情绪可以用抽签的办法,将孩子准备攻读的科目写在纸条上做成签,抽到什么科目就学习什么,用此来提升学习兴趣。利用这种方法学习而达成目标,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完成动机”。
兴趣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在孩子学习时,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每有一些学习上的收获,都会让孩子产生愉悦感。这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体验这种愉悦感,随着“我可以”的自我肯定意识的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越来越浓。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