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小程序主题推荐 > 孩子攀比如何引导 > 正文

智择优教育杨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消除爱攀比心理,父母还需要做到这3点

杜老师来源:原创

为什么会攀比?人顽劣的恶习,因为人的虚荣心迫切需要满足。

人都有身处上游的欲望,当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就是自己能力的体现时,他们便会拿成绩来进行攀比。

老师之间,家长之间,以致由老师和家长引发的孩子之间的互相攀比。

其实,「攀比」是个恶性词,用来形容恶性的比较。而家长间和老师间对孩子的脾性,作风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我更教育有方」也是一种比较。

只是这样显得「真诚」一点而已,性质是一样的。

杨老师在往期关于“孩子攀比”相关文章中说到,孩子的恶性攀比问题其中根源在于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

假如父母心态很平和,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别常常和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把自己孩子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

孩子“攀比”,根源问题在于家长。攀比的孩子,是攀比的父母的投射。

我们来看一组漫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消除恶性攀比的心理?.jpg

一组很有意思的漫画,两个孩子在互相攀比,比到最后,甚至有点儿像个笑话了。

从漫画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本身并没有攀比的认知。孩子的行为,不过只是大人们的投射。所以我们要来看一下,父母们,都是如何教会孩子“攀比”的。

“孩子喜欢攀比原来是家长在作祟!这些家长们千万要注意了”老师在往期这篇文章中详细的介绍到了父母是如何教会孩子“攀比”的。

现如今社会当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孩子的程度往往超乎我们的现象,他们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尤其受不了如果别人家孩子拥有比较好的玩具,自己家孩子眼馋的样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部分父母往往就会立刻说,走爸爸/妈妈也给你去买。

这种无理由、快速满足孩子的方式到底好不好了?

其实,孩子对于别人家的玩具,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两天的好奇心。父母给孩子买了眼馋的那个玩具之后,也会和许多其他玩具的命运是一样的,很快就会被孩子丢到脑后去。

而且,这样的父母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认知问题”。无原则地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满足,只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别的孩子有的,自己就应该立刻也有。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如果总是以这种方式去回应孩子,无疑向孩子确认了一种观点:别的孩子玩具,师父比自己的更好;父母给我买了,我心里才能平衡,没有买,我就会觉得被别人比下去。

关于“攀比”,我们做父母的的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

1、比目标,不比物质

引导教育孩子攀比的更应该是目标,是责任,是学习,是意志力,而不是去攀比物质方面的东西。

所以,心疼孩子、爱孩子,也要讲究方法。尤其在这个物质化的世界里,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个富爸爸,而孩子走路社会后,简要面临各种物欲化的诱惑。

想让孩子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有自信、有尊严的生活,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就需要父母本身先要做好榜样,活出健康的状态来才行。

以前,咱们经常听到老人们喜欢说的一句话:“这孩子白疼了,疼出个白眼狼来。”其实这能乖孩子吗?不怪孩子,“疼”错了孩子,买单的最后往往还是父母自己。

2、引导孩子将攀比化为动力

引导孩子将攀比化为动力,就像老师上面所说的引导孩子去比学习,比意志力,比工作能力等等,正确地引导孩子发奋努力,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同时,将这种攀比转化为动力,让孩子想办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品质。

3、不要因为孩子攀比而否定孩子

其实,咱们每个人都有攀比心理,这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我们作为成年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一些情绪。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父母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的本质,否则会让孩子一下子失去信心。既然出了问题,就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不要夸大问题。

今天老师将孩子“关于爱攀比”的心理方面问题全部做了整理,最后杨老师想告诉所有的父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放弃‘别人家孩子’,也放过自己家孩子。不谈希望,只提建议;不提要求,只是提醒。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找到自己,喜欢自己。”

这些才是我们当父母的要做的正经事儿。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