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的高度关注和对考生的格外关心,已成了炎热6月里的一道特殊的景观。家中无考生的人也许会呼吁“别把考生宠得太过分了”,但只要高考制度还没有大的变革,只要高考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相当的分童,人们就不得不关心那些刻苦攻读十余载,期望一步中“举”皆大欢喜的高考考生。一部分考生身上仍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家长、老师和学校必须密切注意考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考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调节与情绪疏导。
考前一段时期,一些家长和老师在为考生提供宽松的外部物质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绰绰有余,但如何帮助考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内部心理环境,人们却普遍知之不多,有时甚至因此引发了一些悲剧性事件,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关注考生的心理变化,帮助考生度过录取分数线及考分公布之后这一个星期左右的“非常时期”,这项工作既难也不难。说它难,是因为它本来是心理医生的任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加之不少人的传统习惯上不大注重人际之间的交流,有人将一般的心理问题统统视之为“心理有毛病”,较少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来缓解内心世界的紧张冲突,所以往往不是把问题看得过轻,就是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说它不难,是因为它最终只能主要依靠家长、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考生的一点一滴、一分一毫的关切、安慰、鼓励、劝导来完成;其最终目的,是要让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考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未因“考砸”而被否定和取消,同时也让那些金榜题名、满面春风的考生意识到,考上大学不过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今后的道路还漫长,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创新。
对每一位考生而言,高考毕竟是一场非同寻常乃至终生难忘的人生体验。在高考前后尽量做到镇静自若、宠辱不惊,不单单有利于考生顺利度过“非常时期”,尤其重要的是也为他们今后以更加乐观、自信、坚强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人生的挑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这一方面来看,关心高考考生的心理健康,就不只是在关心考生的现在,也是在关心考生的将来,更是关心考生的一生,愿他们在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的关怀下顺利成才。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