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中考高考 > 正文

影响考生考试效果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彭梓祺来源:原创

影响考试效果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是很多的。主要包括求胜动机、自我意识、情绪和自控能力等方面。

2016年高考

1.考生的求胜动机

动机即个体行为的动力,它不但是个体行为的起点,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动机源于需要,当人意识到自己有某种需要,并发现有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现象存在时,需要就转化为行为的动机,从而推动着人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智力活动的效率与他的动机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条倒置的“U”型曲线。一般说来,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随之增强,并最终促进活动效率的提高。但动机增强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反而同动机太弱一样,会导致活动效率的降低,考生的求胜动机过分强烈,其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兴奋中心时,其临近部位的高度抑制就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对知识的提取和调动,使平时很熟悉、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如概念、原理、法则等难以重现,从而引起考生心理的紧张和恐惧。在考场上,这种紧张和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强度不断增加,反过来又加深了考生对成败的优虑,使兴奋更强,抑制更烈,结果出现恶性循环。轻者使考生的回忆范围变窄,思维的速度迟缓;重者则使其仿佛进入了一个阴暗的胡同,混混然,茫茫然,目眩耳鸣,甚至会出现呕吐以至于休克等生理反应,把考生推入失败的深渊。

中考和高考不但是评定学生发展水平,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而且是高一级学校选拔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因而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所有的教师和家长无不期望自己的考生获得优异的成绩,所有的考生也无一例外地强烈向往着自己在这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中考、高考当前,求胜动机过强是考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

对于考生来说,在平时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为祖国立志成才并力争考上高一级学校,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完全必要的。但在临考之际,就不应该继

续施加压力,而要帮助他们适当降低升学动机,“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不仅是中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考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从而取得考试成功。

有些家长和教师,从鼓励学生考出好成绩的良好愿望出发,时时向考生描绘一考试成功后的美好前景,唠叨考试失败后的惨痛后果,以I唤起他们强烈的升学动机。在考生的心目中,重点高中和大学似乎是一座海上仙山,那样神秘诱人;而中考、高考就象一只大风大浪中的小船,令人心惊胆颤。调查表明,不少考生对升学考试产生一种厌恶感、恐惧感,考前如同背着一座沉重的大山,走上考场带着一种壮士出行的悲壮。这样不但不容易考好,而且往往酿成触目惊心的悲剧。因而,无论家长、教师,还是考生自己,都要注意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考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感觉或自我评估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以信心或信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般都会有较好的行为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研究认为,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果他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去追求这个目标,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他就会自暴自弃,失去前进的动力。

一般说来,考生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或较高的估计,可以促进考试的成功;而估计过高或过低,却对考试是不利的。准确的估计,清醒的自我意识,可以使考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估计较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必胜的信心;而估计过高则可能导致盲目乐观;估计过低,又可能导致悲观情绪。因此,考生应当努力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系统。不断提高自已的信心和决心。必须记住,信心十足的考生,较之胆怯气馁者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见准确地认识自己确非易事。因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函数。考生的自我意识,除了受本人认识水平的制约之外,还往往受到个性倾向、抱负水平,学习经历和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而较高的抱负水平,成功的学习经历,以及家长、教师等人信任、鼓励等,对于提高考生的自我意识,建立充足的信心,有着极大的帮助。柯罗兹曾在《社会中的个人》一书中指出:“社会地位高的人,其地位是由别人对他的器重而来;社会地位低的人,其地位是由别人对他的鄙视而来;地位高的人,是以放大镜反射自己;地位低的人,是从缩小镜反射自己”。这种“以人为镜”的心理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因而,家长和教师都必须注意帮助考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采取各种措施,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经验的条件,从而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走进考场。

对于考生自己来说,也应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树立必胜的信心。尤其是在考场上、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应沉着应战。必要时,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等方法,以期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当然,这祥做,毕竞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虽然可以帮助考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却不能保证取得竟争的胜利。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平时的勤学苦练,来提高自己的实力。

3.考生的情绪状态

情绪作为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情绪,往往使人具有不同的活动表现,从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绪具有两极性,即往往表现为肯定积极或否定消极两种对立的性质。肯定的情绪如满意、喜爱、愉快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心境如乐观、恬静、喜气洋洋等,具有增力作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注意集中、思维敏捷,从而有利于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否定的情绪如不满意、憎恶、悲哀等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消极心境如怨尤、烦燥、闷闷不乐等,则具有减力作用,可以使人意志消沉、注意分散、思维迟缓,从而降低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严重的消极情绪甚至可能成为“癌细胞的活化剂”而危及人的生命。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情绪强度指标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实践内容越简单,需要参与的情绪强度就越高;实践内容越复杂,需要参与的情绪强度就越低。对于复杂的智慧活动,情绪的亢奋状态无疑是个灾星。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发生变化。操作复杂代数试题的最佳状态,以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为佳;操作初等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激动水平,操作简单反应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这说明学习内容越夏杂,学习效率就越容易受到较高情绪强度的干扰,高度紧张的亢奋状态,是夏杂智力活动的大敌。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的是良好的心境和冷静的头脑,否则,就会导致考试的失败。但是,考试却正是产生消极情绪或强烈情绪的土壤,对于中考、高考这些对考生有重大影响的升学考试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考试与学生的平时学习相比,总是一种非常状态,不管考生准备得如何充分,只要其求胜动机存在,心理的紧张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而且越是临近考试,其心理的紧张就越是剧烈,考生渴望艰苦的复习过程立即过去,盼望揭开谜底的时刻马上到来,但又担心考试带来的不是福音,希望那令人痛苦的恶魔“姗姗来迟”。这种对立意向的“趋避冲突”,往往引起考生剧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并表现出忧虑、焦躁、恐惧的特征,吃不下、睡不着、坐卧不安,造成精力严重的消耗。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亢奋状态,对人的智力活动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使考生认识的范围缩小、灵活性降低、判断力减退,从而造成考试失利。

使考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轻装上阵,需要考生自己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考生来说,首先要正确看待考试,中考、高考固然很重要,但并不能说明一切,更不能决定一切,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可走的路是很多的,没有必要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其次,要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林则徐曾把写有“制怒”二字的条幅挂在墙上来提醒自己,就是利用语言的调节功能,当情绪发生激动时,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紧张是有害的”,有时是非常有效的。第三,当情绪激动已经发生,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求得心理平衡。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考生保证适宜的情绪状态。

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在临考之前注意降低考生的求胜动机,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虽然是有效的,但却是不够的,掌握不好反而会出现某些消极作用。研究发现,考生之所以会出现忧虑、焦躁、恐惧以至于怯场等心理现象,大多是由于准备不足或临场经验缺乏造成的。因此,必须在平时就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如进行模拟考试等等,以使考生获得临场经验,直到他们学会借助自控能适应“引起最大惊慌状态和恐惧的环境为止”。为此必须注意,在组织模拟考试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地进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4.考生的自控能力

情绪两极性的理论告诉我们:消极情绪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常常是人消极、颓废和堕落的根源。有些人为此而郁郁寡欢,失去了前进的力量,抛弃了自己的理想;但也有人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反倒将消极情绪化为前进的力量。消极情绪对人产生怎样的结果,与一个人的自控能力高低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自控能力对行为目标的实现起着一种监护和保证作用:有自控能力的人,总是有明确而坚定的行为目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够在行动过程中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沉着、冷静地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自控能力差的人,表现为意志薄弱,行为情绪化,做事瞻前顾后,见不得风吹草动.事情顺利,则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稍遇挫折,则垂头丧气,萎糜不振。可见,有无自控能力与自控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达到自已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关系。

考试是一种有高度目的性的活动过程,考生是否具有较高的自制能力,对于考试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自己考出理想的效果,考生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使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不但要善于做出符合目的的努力,而且要善于排除那些不符合考试目的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努力,都得到应有的报偿。

除了以上所列的四种因素外,考生的气质、性格和对挫折的容忍水平,也是影响考试效果的重要因素。气质、性格作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两种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无疑会给考生的所有心理活动打上个人独特的烙印,并在考生对试题的观察、记忆、思维、操作中表现出来。同时,一个对挫折承受能力较高的考生,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往往会继续沉着、冷静地进行思考;而挫折承受力较低者,在解题困难的情况下,却往往情绪激动,心灰意冷且注意难以集中。所以,考生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陶冶自己的性情,提高对挫折的忍受能力。

延伸阅读:

如何预防高三学生心理疲劳?

影响考生考试效果的非智力生理因素

考生在考场上分心的基本原因与克制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