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16年参加高考的高三文科学生来说,文综占的分数是非常大的,而文综中地理可以说是令高三生最头疼的科目。面对高中地理的计算题,多数学生是“一个头两个大”,对此,智择优小编整理了全面的高中地理计算题的公式,高三的文科生们,赶紧get起来吧!
重点难点:
比例尺;实际距离;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耕地比重;人口密度;人口耕地密度;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人口计算公式;人口总负担系数;性别比;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分类解读:
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2.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3.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4.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5.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6.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7.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8.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9.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0.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1.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12.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13.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智择优推荐您继续浏览: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