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北大文科状元谈学习: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彭梓祺来源:原创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学习之舟能迅速、轻便、准确地逆水而行呢?我想,它主要取决于六个方面的问题:

行舟人的基础扎不扎实,实力够不够支撑。

桨选择得恰不恰当:太宽了,划起来吃力;太窄了,动力又不够。

划舟的方法对不对头,即学习方法好不好。

行舟过程中,力量分配合不合理——蛮干当然不行。

行舟人的经验丰不丰富,总结经验能力强不强。

冲刺阶段心态稳不稳定,力量积蓄是不是恰到好处。

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处理好了,我们的学习之舟才能轻松地抵达胜利的彼岸。本文试图探寻的便是如何才能具备这六个方面的能力,纯属经验之谈,权作美芹之论吧。

北京大学

夯实基础 壮大实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强调的就是基础问题。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循环系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就是这个系统极为重要的四环。顾名思义,“四环”学习法即指学习过程中尽力遵守这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特殊的作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且只有紧紧抓住这四个环节,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学习基础才能坚实牢固。这对实力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同学们千万别等闲而待之。

预习是准备,是提前的思考,主要是掌握老师将要讲授内容的轮廓,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打上记号,课后试题也可以试着做一做。通过预习这一环,上课的时候才可以达到一种全新的状态,给学习带来动力和求知欲。有的同学担心预习会浪费宝贵的时光,但是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似浪费的时间,在课中、课后找回来是绝对没问题的。

听课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应该给自己下命令:“向45分钟要质量。”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上课要认真听讲、勤记笔记等,我们更要注意的是勤于思考——开放大脑、“浮想联翩”。如果不思考,对课堂内容的印象就不深,理解也不透彻,当然,遗忘也相对要快。

之所以强调复习这一环,是因为,同学们常常对课后及时复习不当一回事。“上课都明白了,下课复习干嘛?”其实,这是极端不好的想法。试想,不复习就做作业,是不是极易陷入就作业论作业,就问题回答问题的机械化的泥淖里面?这就大大违背了做作业提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本意了。因此,我主张不仅要当天复习,每周也应抽出一定时间来一个“每周回顾”。既要机械地背笔记,又要综合运用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只有这样进行复习,我们才能抓住知识的内涵和主线,才能有益于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才能使知识真正为我所汲,为我所用。

作业这一环正如平常的考试,其作用不仅在于检测,更在于发现不足,完成知识的再利用。古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强调的就是要勤做勤练的道理。对待做作业有两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一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满足于任务的完成;二是对不知道做的或者做错了的作业弃之不顾。我所强调的做作业应该是通过它而获得一般性知识,进而掌握解别的题的技能和规律性的东西。至于后一种错误倾向,危害性我想只有在我们碰到同一类题束手无策的时候,才会真正透彻地认识它的危害。

“四环”作为一个整体,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预习效果好,听课才有针对性;听课收效大,复习才能顺利;复习得深刻了,做作业或考试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精挑细捡 优胜劣汰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大摞大摞的复习资料、参考书,从题选到题库,简直是书的海洋,茫然不知该选择哪一种,弄不好还会有掉到题海里被淹没的危险。

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了精挑细选复习资料的问题。我主张资料不在多,而在于全、准、精、新。“全”指该资料覆盖面要广;“准”指资料要有针对性,不偏不怪;“精”即是要求参考资料要有浓缩、要有一定的深度,不滥不浅;“新”当然指的是从例题到习题,从知识点拨到参考答案都要求新颖别致,绝不过时。

此外,选择资料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时异则事迁”,切忌固定不变,在一棵树上吊死;其二注意资料变动不要太快,烦了就扔,一味抱怨没好资料。这就产生了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那么,到底该怎样确定呢?我想,首先必须知道你在哪方面比较薄弱;其次要区别对待平时和高考前两三个月。平时当然要侧重于打好基础,增强实力;临阵前则需要强化训练,摸准题型和考试方向。

根据以上原则,我想介绍一下我高三时所选择的资料,仅供参考。在上学期,语文方面我选择了江西某社出版的《教与学》;数学方面我偏爱于浙江某社出版的《精编》;历史方面则倾心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政治方面主要阅读每周一期的《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英语较杂一些,主要是一些语法、单词和词组方面的书籍。在下学期,介于基础已经比较扎实,我便选择了各门学科都有的《三十八套试题》,都是上一年北京等地一批小有名气的学校出的高考模拟试题。它针对性强,基本上代表了高考的方向。

反复揣摩 灵活记忆

高中学习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记忆好不好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对此感到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所以就有很多人去盲目追寻什么记忆法宝、记忆秘诀之类的东西。事实上,记忆是有技巧,但并无秘决可言的。最主要的还在于两件东西:勤记和多思。

勤记在于反复的背诵,反复的浏览。可以想像一下,历史课本每月熟读十遍,十遍过后,一定会记忆深刻、透彻。其他各门学科亦是如此。这样反复背诵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解题能力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记忆在于理解,理解在于思考,思考在于揣摩。善于利用对知识的迁移、比较、选择、联结,记忆就不难了。比如,英文单词conversation和conservation,仔细观察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仅字母“v”和“s”互换了。相信经过这么一比较,你已经将这两个单词铭记在心了。再如语文中唐宋八大家,又可将之转化为诗歌“含(韩)柳鸥(欧)王赠(曾)三叔(苏)”,有血有肉,琅琅上口。经过反复地练习,众多知识都可记熟于心。不妨一试!

回忆法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记忆方法,尤其对政治和历史更有成效。盖住书本,让书本上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目甚至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放电影一般从脑子中经过。记忆不深刻的地方特别加以注意,熟练掌握。考试时,每个题目便有了知识的依托。

劳逸结合 按图索骥

学习最忌讳盲目。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众多科目,碰碰这个,摸摸那个,最终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学习无计划造成的。

制订学习计划,首先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明确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夯实基础,还是要提高答题能力;是要应付即将到来的一次会考,还是面向高考远期目标。这一切,心里总要有一个底。第二,明确自身的定位。自己攀握了哪些,还欠缺了哪些,优势在哪,劣势在哪。第三,时间要允许。最主要的应该是你的学习计划有时间可执行,而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

其次,制订学习计划还有两个操作性问题要考虑到。第一,关于计划的周期性。周期过长,计划就显得呆板、不切实际;太短了又效果不大。处理这个矛盾我认为可以制订两套计划:一套大计划,处于纲领性地位,主要规定高考的总目标、理想中的大学和经常性的必备条件;一套以月为周期的小计划,处于战术性地位,这就必须尽可能的详细,甚至可达到明确每天该干些什么的详细程度。

第二,还必须坚持劳逸结合的原则。光玩不学固然不行,只学不玩也是要不得的。毕竟,人的发展具有全面性,既要有智力素质,又要有身体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年人的个性和自信是不能只湮没在书本知识的大海里的。

延伸阅读:

高考状元谈偏科:知识不欠账 疑难不放过

清华大学天才神童蒋方舟挑灯冲刺的高三

雅礼中学美女学霸给学生的十条忠告,家长必看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