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确实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苦事。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学习也是一件易事,一件能给人带来欢乐与喜悦的事。当你学习不得要领,成绩暂时落后时,难免会感到学习兴趣下降,十分苦恼,甚至感到科学之峰高不可攀;而当你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了时间,从而克服学习中道道难关,成绩直线上升,甚至名列前茅时,你会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心中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学生必须以学为主,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或难或易的感受,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快乐与苦恼,关键在于怎样对待学习和怎样学习。
我的个人体会是: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与目标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将来更好地为祖国、为社会服务。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学生就是要在学习期间最大限度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使我们的祖国尽快强盛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必须从小明确学习目的。
要树雄心,立大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大器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祖国希望我们早日成材,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们要敢于树立雄心壮志,要有。壮志凌云”的大将志向。常言道:“大志中得,中志小得,小志不得。”立志就要立大志,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当我上中学时,就立志将来考上重点大学;当我选择了文科以后,就立志考上北京大学;当我学习名列前茅时,就立志要拿文科状元;当我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后,又立志要继续深造,向更高的学位攀登。
要找目标,不断赶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路要一步步地走,学习成绩要一步步提高。不要幻想成绩在短时间内会有质的飞跃,就像麦田里的麦苗,一天之中你并不感觉到它长高了,可时间长了,你再去看,麦苗已经抽穗。远大的目标不是一步能够达到的,雄心大志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还要给自己设定阶段性目标,不断赶超,逐步接近自己的远大目标。刚上高一时,我在班里是三十多名;高一上学期我升到了第十二名,高一下学期又升到了第七名;高二分科后,我在文科班是第四名,高二上学期期末就闯入了前三名,下学期就拿了一名。这时我又给自己定了拿市状元的目标,并向着它努力,到高考前摸底考试时果然拿了全市一名。
确定“胜不骄,败不馁”的学习精神
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刻苦学习,锲而不舍,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千万不能凭兴趣,凭情绪,要善于使自己的兴趣转向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将学习转向其他方面。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自然学起来比较顺利,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更应该刻苦努力,并且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兴趣;情绪高涨时,学习起来理解得快,掌握得牢,但情绪低落时,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要尽快稳定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顽强的毅力,只凭主观意志,只会一事无成。
取得好成绩后要力争更上一层楼。每个人的成绩有好有坏,同一个人的成绩也不可能一直平稳。当取得好成绩时,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优势,看看是为什么成绩得到了提高,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使自己的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千万不能沾沾自喜,一定要记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特别是取得较大进步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抓住好时机,乘胜追击,再上新的台阶,要时刻有追求“更高、更强”的愿望与动力。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被胜利冲昏头脑,止步不前,甚至退步,很快就会被别人赶上、超过,反而造成进一步、退三步的恶果。
成绩暂时落后要尽快赶上。同学之间时刻处于竞争状态,个人的竞技状态也有佳有差。当成绩暂时落后时,千万不能沮丧气馁,一定要认识到落后是暂时的,并及时查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尽快赶上。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落后,不思进取。
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虽然学习目标一致,但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实际情况,比如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每个人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简单归纳为“三·三制”,即:
一,坚持三个原则,即知识不欠账,疑难不放过,学习不偏科。
所谓知识不欠账就是自己订立一个规矩,当天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全部复习一遍,如果在校自习时间不够,回家也一定要补上,决不能形成欠账。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如果一天欠账,就可能造成天天欠账,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知识欠账太多,好像一个大空间,补也补不上,即便补上了,也不巩固,不熟练,更谈不上取得好成绩。
所谓疑难不放过就是遇到疑难问题不能“知难而退”,而要解决它。俗话说:“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我自己专门准备了一个疑难问题本,不会的东西都记在上面,随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清楚为止,这种变疑难为理解印象最深,掌握得也最牢。一般来讲,谁掌握了疑难点,谁就真正地学到了知识,这也恰恰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奥秘所在。不过一定要避免过分依赖的心理,不要碰到一点不会就问别人,一定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确实解决不了了,再去问别人。如果难题经过自己努力做出来了,印象会更深,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
所谓学习不偏科就是在学科上不分主次,所有科目都要力争取得好成绩,千万不能有拖后腿的。特别是在实行标准分制度的高考中更要注意这一点。一般来讲,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高二分科后,作为文科生,我语、数、外三门成绩相对较好,但政治、历史的基础就显薄弱了。我就本着“保好补差”的方针,重点学习这两门课,向老师、向同学请教学习方法,平时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加强理解,多做一些政治、历史练习,要求自己做一遍以后再做时就要做满分,在理解、记忆上下苦功,很快使这两门课的成绩有了提高。此时一定不要忘了“保好”,不要差的补上去了,好的又下来了。在高考中我能取得省文科状元的好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学习不偏科。
第二,抓住三个环节,即预习、听讲、复习。
首先要坚持每天把第二天要学的新课预习一遍,预习的时候不要求太深的思考,但一定要全,即全面的预习,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第二天上课着重听,这样有利于自己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上课紧跟老师的思路。预习是发现难点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前奏,没有预习,听讲就没有重点,经过预习,第二天听讲就比较轻松,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其次,听讲是学习中的最重要环节。上课听讲时,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思想不能开小差。听讲的同时要注意做好笔记,这样做一是为了课后复习,二是可以防止开小差。但是记笔记时绝对不能影响听讲,也不能一味照抄老师的板书,要区别对待预习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老师口述的知识,如果不会也要记在笔记上。预习中做标记的难点要力争在课堂听讲中学会弄懂,以提高听讲效果。
复习环节是巩固学到知识的关键。复习时要注意“避实击虚”,抓住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重点复习,以求全面掌握。要注意阶段性复习,一周或一个月要将前阶段所学知识串起来全面复习一遍,对于已经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在笔记中删去,以减少考前复习的负担。
第三,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学习与休息、考试、工作的关系。
首先是学习与休息的关系。良好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味苦学,休息不足的话,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既要认真刻苦地学习,又要注意劳逸结合,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学就认认真真地学,一定要讲求效率,“疲劳战”、“持久战”千万要不得。如果人在心不在,还不如去玩呢。
其次是学习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手段,学习效果的好坏必须通过考试体现出来,所以参加考试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坚决杜绝作弊,否则,欺骗一时,使自己觉得学得很好,反而不利于查漏补缺,提高成绩。参加考试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应试心理,考前放松一下,平静一下心情是非常必要的,思想负担过重,势必影响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我在高考前一个礼拜就不再学习了,看电视,看杂志,努力做到“思维紧张,心情轻松”。
最后是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果在学校担任一定的社会工作,必然会遇到一些矛盾。这就要二者兼顾,既要学习好,又要工作好。要善于利用学习的间隙去工作,抓住工作的间隙去学习,把有限的时间巧妙合理地加以安排,既锻炼了能力,又不误学习,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创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