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你有预习的习惯吗?有没有和你的同学探讨过预习对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哪些作用?
预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预习不同于听课,一般说来就是提前感知教材,初步处理加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除阻碍。
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对于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注意。
四是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做个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预习实际上是做好听课的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怎样进行预习呢?预习一般有以下几个要求。
1.针对老师授课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教材,但展开得比较丰富,那么就需要学生事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对教材作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升华,那么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做读书笔记。学生课前预习不能盲目,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预习方法,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浪费时间。
2.针对课程的特点
预习的方式是精细还是粗略,精细粗略的程度如何,要在预习前想到,如英语每堂课语法单一、单词量少,只要稍作了解就行。但像物理这样的课程,逻辑性强,难度大,最好采用精细的方式预习,预习时甚至可动手做些实验。
3.准备好要用的参考书
预习有时需要阅读参考书,对于有关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有可能要参阅更多的课外书籍,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于小说,要了解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学习有关风士人情方面的知识,最好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4.要善于联系过去知识
预习过程中,善于联系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即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每次都能这样新旧知识联系,在听课时就能巩固原有的知识、并促进新课的练习。
5.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预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则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记录下来,可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时,目标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易于集中。
6.预习要讲究主次
不宜将预习作为学习的主要过程,以致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7.重点突破弱科
对自己觉得较差的一科或几科,要加强预习,多用点时间,搞得精细些,且养成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就会使预习、学习、复习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要坚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会消灭弱科的。
8.点到为止,不求深入
预习不同于自学,它仅是一种“课前自学”,不要求把新内容全部弄懂弄通。如果把预习等同于纯粹的个人“自学”,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而且会影响听课质量,从而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产生。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