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毕竟是祖国的花朵,当他们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呢?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笔者简要谈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5、自卑: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
二、应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
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
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
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6)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