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深夜11点了,楠楠依然没有完成作业,楠楠的妈妈在客厅坐立不安,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急也不是,恼也不是,心里很烦。楠楠这孩子天生慢性子,不管干什么事儿都磨磨蹭蹭,任你心急如焚,他依然我行我素,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地干。作业要按照他自己的标准做好,书包要整理好才能睡觉。可是随着楠楠年龄的增长,作业越来越多,睡觉的时间一拖再拖,有时甚至要到凌晨一两点钟。为此,妈妈几乎天天和楠楠嚷和楠楠吵,楠楠被妈妈弄得每天一系列“连锁反应”:课堂听讲神情忧郁,上课经常处于半睡眠状态,开始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而且,越欠越多,越积越多……这不,今天又奔12点去了。
就在这焦急不安、胡思乱想中,楠楠的妈妈又煎熬了半个小时,终于忍无可忍冲进楠楠的房间:“都几点了?你还没写完啊!那这一个晚上你都干什么了你?还有多少没干完?”书桌前,楠楠抬起疲惫的脸,不耐烦地说:“和你说过,别管我了,我也想写完,这不是写不完吗?写不完作业就够烦的了,你还不断来捣乱……”一听这话,妈妈更是怒从心头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我工作一天,累得半死,还要回来给你做晚饭……都忙完了还不能睡觉,都为了你,你还怨上我了……像你这样的,写不写作业也没什么区别,老磨磨蹭蹭的,你干脆也别写了……”妈妈越说越气,越说越委屈,终于忍不住一边哭着一边发狠把楠楠的书本全划拉到了地上,歇斯底里地喊着:“我让你磨蹭,我让你写……”楠楠也急了,用更大的声音喊着:“你干什么呀?你疯了吧?”……
楠楠的妈妈开始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了,于是就到一家大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了咨询,专家建议让她带着孩子来进行心理咨询。为了避免在孩子心中造成阴影,在笔答心理咨询测试的试卷时,妈妈与楠楠同时分别答了卷,并同时上交了。这本是一个仅为了鼓励孩子的无意之举,没料到,结果却大大出乎楠楠妈妈的意料——楠楠的心理还基本处于正常范畴的边缘,而楠楠的妈妈却有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用医生的原话说就是:你的儿子基本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
方法1:在教孩子时多几分技巧
家长的问题往往在于,孩子小的时候过分呵护,孩子大点儿了,又急于求成。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很快提高,会在一个问题上不断地反复,好两天,坏两天,要在这方面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年龄越大,改正孩子的习惯越不容易。家长越是着急,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严重时可能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于脆破罐子破摔了。所以家长把急躁的情绪表现得起多,孩子就会越抵触。有些孩子还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笨,丧失了努力的信心,这就适得其反了。时间长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会凸显出来,问题就会更加难办了。
家长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不要过多地表现出焦虑,不要让孩子的情绪下落。同时,用积极的语言和孩子一起探究方法,一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再寻求更好的方法。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在这里我们给家长推荐一个方法:挑选孩子认为最拿手的,可以做得最快的作业先做,从而提高孩子的积极性。然后,挑选一个孩子虽然做得慢点儿,但是,可以做得很准确的作业做……这样一一筛选,最后剩下的,就会比原来的成堆的作业显得少很多了,这时再鼓励孩子打一个最后的“攻坚战”。可以在孩子打“攻坚战”之前,让孩子吃点儿东西,运动一下,做做准备工作,调动起孩子的兴致,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家长切忌唠唠叨叨,不要用批评、监督的方式督促孩子,一定要让你和孩子之间保持和谐融洽的气氛,这样孩子也会愿意和你合作。
方法2:积累的问题不能急
还有很多孩子做作业慢、不喜欢做作业的时间已经很长,养成了不爱做作业的习惯,或者已经有了潜在的心理障碍。他们的问题改变起来很压难。这些孩子大多年龄比较大,自尊心比较强,在急于达到目的而又达不到时,就会感到伤自尊,这时他们很可能选择用逆反和叛逆来掩盖自己的受伤。
我们知道,有一些孩子动作慢、刻板、不积极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影响的。我们不能够彻底改变遗传,但是我们可以教育和影响孩子,使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天生的并不意味就不可改变,后天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是必须和必要的。
家长可以试一试,对孩子的要求区分一下轻重缓急。比如:当孩子有动作慢、懒惰、刻板、畏难等很多问题时,家长就针对一个问题解决一样。解决“动作慢”的问题时,其他问题都放一边,这样孩子也会觉得目标明确,你管理孩子还会觉得轻松一些。请家长注意,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很多问题是搅在一起择不开的。比如:孩子有懒惰的问题,这也会造成孩子慢,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出现。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建议家长,不批评孩子懒惰,就要求孩子快起来,先快起来再说。如果孩子不想做全部的作业,那就先抓住一两课作业做“突破点”,要求孩子必须做。这样以点带面,逐项攻破孩子的问题。
方法3:必要时求助医生或老师
很多家长可能想象不到是自己的教育问题,或者自己的心态问题,使自己处在焦躁和无助之中。这样的心态使家长心态失衡,心理问题增多,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说:孩子的问题是家庭潜在心理疾病的蔓延。还有一些家长也知道自己精神过度紧张,十分明白自己心理不够健康,但是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是遇到事情就钻进了牛角尖,事情过后恍然大悟,下决心改正自己,但是,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又会不做分析,火冒三丈。
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家长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有时候解决了家长自己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