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考试成绩总是八九十分,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因为马虎造成的,例如:做算术题时他不是把“+”看成“-”,是把“6”看成“9”;再不就是计算正确,却忘记写答案;语文考试时不是把字的偏旁放错了地方,就是少一撇、多一点的;回家写作业也很少有全对的时候。
小刚今年7岁,上小学三年级了,由于提前上学,他比同班同学的年龄都小。他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的问题。作业中,他写出来的字有时是反的;考试时,不是看错行就是抄错数,丢字、少字的问题更是没少出。老师说他太马虎,为此小刚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
课堂上,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小芳的心却早已飞到昨晚的电视剧里;写作业时,小芳也经常边写边玩。于是,在小芳的作业本上出现了很多不应该的错误:明明会做的题答错了,不该看错的题看错了,不该写错的字写错了……为此小芳没少挨老师、家长的批评。有时小芳也在心里自己提醒自己,做事情认真些,千万别再马虎了!可到时候,不该错的还是错。
这样的故事很多家长都可以说出很多,似乎马虎如影随形地跟着每一个孩子,家长、老师、孩子都用了很多办法也不能够赶走它,这让他们每个人都很苦恼。仔细分析,你会发现,造成孩子丢三落四的马虎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有的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的,有的是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造成的……在这里,我们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给家长出出主意:
方法1:培养良好习惯
有些孩子的马虎问题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中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或听音乐,认为这样能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其实这样做对多数孩子是有害的。因为看电视、听广播这些活动对学习都会造成干扰,学习活动毕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通过背景音乐舒缓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对很多孩子并不可行。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很多人需要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才能干好。当然,也有些孩子听音乐反而能集中注意力,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用事实来验证。
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要随时提醒孩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包括认真写每一个字、每一道题,养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同时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辨认字形的方法以及检查作业的方法等,好习惯与好方法同时运用在学习上,效果会更好。
培养孩子自检的能力和习惯也是避免丢三落四的好方法。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做完作业,都要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检,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和漏洞。考试之前,提醒孩子做完试卷之后要认真检查,不放过每一个错误细节。有的家长给孩子订了一本“错题集”,让孩子将平时作业中的错误抄在“错题集”中,订正并分析原因,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孩子们都有荣誉感,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暗示:自己每次因马虎犯错时,记错本上就会多留下一条记录,很难看,被别人看见也会很没有面子。平时家长也有意识地提醒孩子多看几遍自己的记错本,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想看到这个本子上的题目不再增多,你一定要战胜马虎。”在这样的暗示下,战胜马虎的决心会逐渐进驻孩子的心灵,对孩子改掉马虎大有帮助。
有时候孩子学习马虎,也并不仅仅是他们本身的原因,而是家长没有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在一边看电视、聊天,甚至打牌,吵吵嚷嚷,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孩子是很难安心学习的,也容易出现马虎问题。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家长在家庭中注意保持整洁的环境,做事情有规律,有条不紊,孩子也会学习家长的样子将物品排放整齐,做事准确,这种日常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有助于孩子提高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家长还可以使用“厌恶疗法”。对总是因分散注意力而丢三落四严重的孩子,可以在其手腕上套根橡皮筋,每出错一次,或者被其他事情吸引走神的时候,自己拉几次橡皮筋,会有疼痛感,这种疼痛感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让孩子记住犯的过错。几次之后,一做作业孩子就会想到不认真的记忆,这样就会逐渐改掉坏毛病。同时,在孩子认真做作业后,给他奖赏,如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等。
注意事项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很难,家长和孩子都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松懈,于是前功尽弃。家长不要操之过急,应耐心疏导,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表扬、鼓励,努力了,坚持了,即使有差错,也要给予孩子一些奖励,调动孩子克服困难的积极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还可以为他准备两个登记表,贴在床头,由他自己去填写自己的进步和退步,这将会对孩子促进很大。
家长提醒孩子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对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家长要常常重复对孩子的要求,但又注意不要变成唠叨。
方法2:提高孩子的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大脑发育各不相同,对于身边的事物所呈现于大脑皮层的印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马虎现象,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其中有些是生理原因造成的。这种“粗心”多发生在孩子的小学阶段,而且男生多于女生。
人在学习过程中,80%以上的信息要通过视觉传递到大脑。如果一个人的视知觉能力落后于年龄水平,就有可能出现看错行、抄错数、丢字漏字等情况。前面案例中的小刚由于入学年龄偏小,属于未足龄上学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他的视觉记忆和辨识能力相对较弱,比其他足龄孩子看错题的可能性大。这种孩子的问题如果及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及时纠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长,逐渐改掉粗心的毛病。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粗心的问题放任自流,这种粗心也不会自生自灭。
针对这种现象,老师或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在家里,经常让孩子观察图画,做“找不同”的游戏,有意识地让他对比两幅容易混淆的图画,找出细微差别,或是让他快速找出画中隐藏的一些内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读书的时候孩子如果漏字、串行、家长可以及时纠正,耐心提醒,让孩子逐步习惯视觉落在每一个字上,不跳过去。在给孩子做抄写练习时,家长要注意任务千万不要过重,有错不要批评。同时,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做一些训练,比如:让孩子自己练习缝扣子,穿珠子;做饭时让孩子来捡大米中的小石子,淘米的时候不让米粒跑掉,择菜等。这些都是练习手眼配合、提高视觉分辨能力的好方法。
方法3:患轻度视觉障碍的孩子要耐心训练
有些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人家一目十行,他看书漏行,人家能看到整体,他却只能看见一个局部,看不全。有时,他写出来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颠倒,画的画没有空间感。这时,家长就要考虑孩子可能是患有视觉障碍。有这种毛病的学生,无论在作业中还是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或家长如果把孩子的问题判定为“马虎”,那就错了,如果再指责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那更是冤枉了孩子。
患有视觉障碍的孩子,除了学习上会出毛病,还会伴随很多其他表现,如过多揉擦双眼,不知不觉中流眼泪,过多地眨眼睛,头部活动比其他孩子多,经常抱怨看不清东西,阅读时斜视或姿势怪异,眼睛向外或向内斜视,看电视时离电视机过近或喜欢眯眼等。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到有关医院去进行视觉检查。如果确定孩子有视觉障碍,那么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病情给予适当的治疗。在治疗时,家长要注意三点:一,配合医院治疗;第二,在家里不放弃进行视觉训练;第三是尽可能多用另一种感觉器官学习,比如:用录音机让孩子多听……帮助孩子克服视觉能力不足造成的学习困难。
家长要注意,这种学生有时不但会被误以为是“马虎”,还可能被扣上“多动症”“捣乱”“弱智”的帽子。这对孩子都是很不公平的,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解决不了问题,家长要注意分清孩子的问题所在。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