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学习习惯 > 正文

家长怎样帮孩子养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彭梓祺来源:原创

每天课后,用半个小时进行复习,效果要胜过做两个小时的习题。写作业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会大打折扣,作业中的错题会更多,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下降。

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还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就只有28%了。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于是,人们从古自今便以一学再学,来刺激记忆,巩固记忆,让自己所学的东西不致被很快遗忘,或者被遗忘太多,甚至永不忘记,这就是初学之后的再次学习、重复学习,即复习。

学习习惯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由新变旧的知识进行巩固,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个复习的过程,不仅仅让人只是被动而简单地巩固记忆,还能从再学习中,二次,甚至三次、多次的反复学习中,获得一次、第二次即前面的复习中未曾学到或者未理解、理解不深的新知识。一些记性好的同学,就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工夫不深。

我们所学习过的教材,哪一册不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复习?每个单元的单元小结是复习,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前又有大量的集中复习,更不用说高考前的大复习了。所有的考试和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其实都是在复习。

对此,智择优对家长的建议是:

别总检查孩子学了多少新的。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掌握的新知识越多越好,喜欢一个劲赶着孩子往前跑。这使孩子两眼只盯住前方,而忽视了是否把学习过的东西记住、巩固、学牢、掌握。

多让孩子将已学的知识讲述出来。要了解孩子每天学了些什么、本周学了些什么、本单元学了些什么,并有意无意间提些已学习过的相关内容。看看孩子是否能够正确回答出来。若答不好,则应让孩子及时复习,不然,时间一长,就丢光了,也就等于白学了,考试时成绩自然好不了。

复习的要求。一共有5点:

一,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漏补缺。

第二,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第三,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第四,整理与充实笔记,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第五,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要注意的问题:

一,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绝不能拖拉,做到不欠“账”。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更多的时间重新学习。

第二,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明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第三,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第四,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表来,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第五,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或后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引起对学过知识的回想,而且对记忆的连续性、牢固性有很好的效果。

第六,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题、做题。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时已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延伸阅读:

父母怎样监督孩子制定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开始前提: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

高三下学期 毕业班学生该如何利用有限时间有效复习?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