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学能教育 > 学习习惯 > 正文

高校“有偿替课”成产业 不改变教学方式贻害无穷

智优小编来源:网络整理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现实社会功利性的写照。

而如今,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也卷入其中,部分高校存在严重的“有偿替课”现象

大学生有偿替课的管理方式.jpg

今年上大二的山东某高校学生小王告诉智择优小编,替课很常见,谁都有有事的时候,不能去上课只能找人帮忙替课。

与其找熟人帮忙欠下一份人情,倒不如找不认识的同学“有偿替课”,二三十块钱就能解决问题。

难以想象,寒窗苦读数十载换来的学业竟如此不被珍惜。

然而,我们在责备当今大学生不珍惜学习时光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滋生了“有偿替课”现象的温床?

“上之无味,弃之丢分”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管理学博士张端鸿向智择优小编坦言。

出现替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需求、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他指出,教学管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对学生出勤情况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保证出勤率,学生才能从高校教师那里获得基本分。

有些学生认为有些课“上之无味,弃之丢分”,想得学分又不想由于逃课而有所损失,由此就催生了“替课”产业链。

由此看来,不想上课又不想挂科,是很多人寻找“有偿替课”的初衷。

然而,学分并不是学生学业的全部。这一点,学生需要认识到,高校同样也要意识到。

“假如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符合学生的需求、市场需求。

缺了课就会导致思维、方法、技能、能力的缺失,进而对学生未来的职场竞争力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学生自然就不会选择‘有偿替课’。”张端鸿对此提出。

所以,“有偿替课”行为不仅仅是校方加强管制就可以轻松解决。

他表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遵循“推拉”原理。

把学生留在课堂,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改进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让学生不舍得逃课。

张端鸿也认为,小班化教学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不仅仅是为了创设一个“熟人课堂”,防范“有偿替课”现象

更重要的是只有小班化的课堂才能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