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青少年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常常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现和爸妈或外界对立的姿态。随着自我意识增强,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想法,但他们往往在心中筑起一道墙锁住秘密,并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这也是青春期一种常见的阶段性的“闭锁心理”。
初三男孩不爱集体活动爱网络
小松今年上初三,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在学校也很少和同学交流。快毕业了,利用周末的时间,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去郊外爬山。班级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因为平时大家都在教室里进行紧张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全班一起出去活动,所以这次活动并规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请大家都不要请假。
班长开始统计人数,以采购周末活动的物品。
这时,小松站起来向班长说道:“周末的活动我不参加。”
“这次机会难得,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小松你还是参加吧,以后我们毕业,上高中后,就不一定能分到一个班了,最好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玩一次。”班长劝说道。
“我可请假了,反正周末我不会去的。”小松还是坚定地说。他心想:“才懒得和你们一起出去玩呢,还不如自己在家上网玩一天呢,多自在。”
就这样,集体活动小松总是落单。
孩子的性格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爸妈都忙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平时只是问问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这样很难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爸妈的不理解让孩子感到孤独,他心里的话没有途径表达出去,只能闷在心里。
五点建议促进亲子沟通
随着科技发展,很多青少年过度依赖现代通信方式,习惯于QQ、微信等方式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这也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产生孤独感,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因此,爸妈们应该抽时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他的烦恼,鼓励他多结交朋友。这样他会很开心。
1.告诉孩子适当的自我开放。
告诉孩子只有把心打开,阳光才会进来,人与人的交流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希望别人走近你,那么你就需要敞开心扉,主动地与人交流。如果总是心门紧闭,那么只会永远把人拒之门外。
2.用爱好和专长吸引朋友。
如果正面引导无效,不妨顺水推舟,直接告诉孩子“孤独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很多科学家、文学家都很孤独”,但要告诉他“如果实在不喜欢和人交往,可以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比如运动、摄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会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3.教孩子适时地关心他人。
告诉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一声热情的问候、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灿烂的微笑,都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能给人温暖,让人容易接近。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关心一下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都会让对方心存感激。
4.教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对于别人的长处,要学会欣赏,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学会包容。对于自己的长处同样要发现并不断肯定,对于自己的不足,要努力用行动来改善。
5.抽时间陪孩子打一场游戏,想办法让孩子多些兴趣爱好。
尽可能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信任他,有事听听他的意见,争取做他信得过的朋友。在家里,不妨抽时间陪他打一场游戏,然后再约他第二天出门去踢一场足球,也许他会乐意。
暑假到了,你还打算让孩子躲在家里玩电脑吗?
又是一年暑假到,往年的假期,孩子们除了补习班就是窝在家里吹空调玩电脑,优哉游哉地过了两个月,引发一系列“开学前综合症”。有些家长选择送孩子去夏令营,让孩子出去走走玩玩长见识,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游玩了一圈,孩子也只是长了见识,真正有用的却是一点没学到,花钱大手大脚、顶撞父母的毛病也是一点没改。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夏令营时,需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花了钱却收不到效果。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