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女士的儿子明明今年读初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可今年自放暑假以来,他整天待在家中以电脑为伴,没日没夜地玩网络游戏。
姚女士看着儿子整天玩游戏,并且今年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他们便在暑假期间给儿子报了一个数学补习班,每天上午上课。明明刚开始不乐意,跟她吵,说想假期能自由安排时间,但最后还是被姚女士说服,答应去上课。明明每天早早出了门,姚女士以为儿子是去上课了,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才知道儿子根本就没去过补习班,而是整天呆在一家网吧玩游戏。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姚女士很生气,先把儿子好好训了一顿,接着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讲道理。但明明满不在乎的态度让姚女士感到寒心,明明的爸爸也一次动手打了儿子。接下来,他们把家里的网络取消,把书房锁起来,还断绝了明明的零花钱。可他们的儿子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甚至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
“现在他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也不关心家里发生的事情。”姚女士说,自已在外开店,爱人开了一家工厂,平时两人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和儿子沟通,但是现在想和他讲讲话了,儿子却嫌自己烦,什么都不愿意讲。
“一个好好的小孩怎么就变得那么暴躁,难道网络游戏就真的让他满足了?”姚女士感到非常疑惑。
智择优教育戒网瘾专家孟老师点评:
在孩子最初接触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早做好引导,才导致了现在的不良后果。孩子真的沉溺网络之后,他们容易在网络中进入到自己的一个虚拟世界,感觉到自己的控制能力,能够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他把所有的寄托放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对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不感兴趣。这个时候再对孩子做引导,其实已经不容易了。不过,姚女士和丈夫还是应该用尽量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让孩子不至于内心感到孤独。最应注意的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极端的方式,比如取消宽带之类的,因为极端的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感觉父母与自己是时立的,孩子极有可能做出过激的行为。父母应该用行动和言语去感动孩子,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将心比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尝试做心与心的交流。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它会使孩子逐渐远离社会现实,越上网,越远离,然后会产生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更逼着孩子又回到网络世界中去,加剧孩子的社会适应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孩子沉迷网络中,忘记学习,甚至忘记吃饭睡觉,这都是父母不忍心看到的。面对陷入网络的孩子,父母要和孩子进行现实的沟通,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用爱心把孩子从网络中拉回来。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