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导师专栏 > 正文

家长应自身努力走出家庭教育中的五大误区

彭梓祺来源:原创

究竟当代青少年逃避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愿意求助于网络社区呢?笔者认为这固然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虚拟性等有关系,但网络对于亲子沟通的影响毕竟只能算得上外因,而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内因,即父母与子女原有的沟通本身出了问题。在现实生活的亲子沟通中,存在着诸多误区,笔者将这些误区大致归纳为“五重五轻”。

一、重血缘,轻亲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定亲疏的国家。而中国的长幼尊卑及权威服从也常常以血缘延续为依据。仗着血缘的保障,人们极易忽略亲情的培养,同时也极易产生等级观念和不平等思想。家长认为孩子骨子里留着自己的血液,自己是孩子的恩人,孩子是自己的产物,理应归属和服从自己。因此往往摆出家长式的作风,一味地强调服从和顺从。而孩子认为自己是被动出生的,家长吃苦受累是理所应当的,自己即使做错事也是应该得到宽恕的。这种强调服从的家长式和强调宽恕的孩子式很显然都不利于平等的沟通和对话。

亲子沟通

二、重物质保障,轻精神支持

这一代父母普遍出生在物质匿乏的时代,他们受够了“穷”苦,因此,宁愿自己把所有的辛酸扛下来,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但是他们在忙碌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不仅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而且常常抱怨父母忽视了自己。父母叫冤,孩子叫屈。谁之过?失衡之过。物质与精神向来就是天平的两端,偏重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失衡。

三、重说话数量,轻说话质量

“唠叨”现象现在在大部分家长尤其是母亲身上体现得较为严重。很多孩子反映自己最受不了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有的孩子为了逃避唠叨甚至选择离家出走。为什么明知孩子如此反感,家长还是止不住唠叨呢?笔者认为这与中国人比较注重以量取胜的传统心理有关。殊不知,这些重复信息已经促使孩子的耳朵形成了屏蔽。于是孩子心中的自保就成了家长眼中的无视家长权威。据笔者平时与家长和孩子的接触,一半的家长平均每天和孩子说的话不低于100句,而孩子作出反应的不超过20句。究其原因,家长认为是孩子不听话,孩子则表示因为家长说的大多是废话。

四、重说教,轻倾听

以血缘为基础的家长式作风使很多人往往习惯于用说教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对孩子讲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孩子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家长欲言又止时,家长往往会用肯定的语气打断孩子的话:“就这么办吧,听我的准没错。”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情都在起变化,准没错的事情也会因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而变化。聆听孩子心中的困惑和他们独立的见解,才能教会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五、重发现缺点,轻肯定优点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不得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完美主义心理使得家长往往忽略了自己孩子的闪光点,而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其实,这是违背人性规律的。因为作为人是有得到别人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的。忽略孩子的优点,会减少孩子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认为家长是故意挑剔,既然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很多孩子就会选择敌对或者放弃努力。最槽糕的就是对优点的忽视,使得孩子不注意发扬优点,使得原有的优点也逐步流失。

延伸阅读:

您知道家庭教育的三个新观念吗?

家庭教育中困扰亲子关系的五种症结

陶宏开教授教家长:如何实现科学的亲子沟通?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机构指南

认证基本条件

学校认证流程

学校认证协议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