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在当今,可以说是“师”多“范”少。面对这种情况,单纯的孩子用他们最真诚的行动做出了反应。他们不是先认同知识,而是先评判老师的人品。如果老师人品不好,不足以为范,他们就会对老师全盘否定,其后果就是叛逆,不听话。而对人品好的老师,学生就喜欢,他们用听话、好好学习来报答老师。1999年3月22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报复与报答》的专题采访足以为证,师德是育人的关键。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的魅力通常是从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出来的,而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等提法。一般说来,在孩子没有上学之前,父母是他们的主要模仿对象,而一旦上学,教师就成了孩子心中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师德好的老师能给孩子正面的启迪,很多孩子以他们为榜样,模仿他们的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这样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在被接纳状态下授业,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师德不好的老师,要么忽视育人,要么毫无信服力地育人,而且他们通常是在被排斥状态下授业,往往事倍功半。
“人格之于人,恰如花香之于花。”人格高尚、道德高洁的教师才能征服学生的心。广东教育工会为组织编写师德读本,曾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的部分中小学教师师德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热爱教师事业,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日益增强,但存在搞第二职业的现象。调查中,位于师德问题前三位的是:
1.对学生缺乏爱心,占了31.48%。
2.对教师职业不热爱,占26.22%。
3.对工作不认真,占24.85%。
虽然从比例上看,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但是从绝对数字上看,这些问题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大概因为教师历来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社会尤其是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较其他职业更高,可谓一个“师”字重千钧。1997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期间.师德问题就已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也认为教师是特殊的职业,不能按一般的标准要求,师德要百分之百端正。然而,如今的现状是80%的端正度都达不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训既道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艰辛,但也同时显示了教师育人的神圣使命和巨大价值。古往今来,众多名流在谈到自己的老师时,无不感动于老师对自己人格力最的感召。光明日报社记者夏欣在她的《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中谈到在访王大珩时,王先生曾说:他们传授给我们的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的精神,教我们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对民族对国家未来所寄予的热望使我毕身难忘,因此,我认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而夏记者在采访徐匡迪先生时,徐先生曾引用了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话: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而且徐先生认为教师的人格力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健康的价值观;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
可以说,这些名流的老师用高尚的师德感染了这些名流,而我们真心地希望这些名流的人格能够感染更多的老师,从而去感动更多未来的老师,一代感染一代,让我国的教育之树常青。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