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随着信息时代而诞生的网络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和欢乐,而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一些孩子或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或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一天天堕落,令人心惊。
孩子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游戏?
一次,一位家长找到我,刚进屋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尚法官,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原来,这位家长的孩子沉溺于网吧,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根据这名家长的指点,我来到了一家网吧。网吧里乌烟瘴气,许多孩子泡在里面,有的还叼着烟。网吧老板为了留住孩子,不仅24小时营业,而且出售各种食品饮料。有的孩子一边啃着干方便面一边还在玩,有的孩子眼睛都熬红了,依然玩的热火朝天,还有的孩子实在忍受不住靠在椅子上已经睡着了……
电子游戏是现在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更是当今“时尚”。游戏本是孩子的天性,适当玩玩电子游戏也是有益无害的,益智性的游戏还会对少年儿童智力开发和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问题是一些孩子游戏瘾太大了,放下书包就进网吧,忘了吃饭,顾不上学习,有的甚至通宵上网,白天逃课,沉溺游戏中不能自拔,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从山东流浪到北京的少年刘某,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还是班上的优秀学生,五年级开始学会玩网络游戏“传奇”。随着“玩技”不断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成绩的下降让他觉得被人看不起,生活没意思,于是他更加迷恋于网络游戏的盛幻之中,在游戏的砍杀中寻找尊严和快感。13岁时,他偷偷离家出走到北京,从此便以网吧为家,以偷窃为生,
网络游戏的大肆流行正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求知的课堂拉到游戏的“深渊”。网络游戏为什么让那么多未成年人如醉如痴、不管不顾呢?
从客观上看,电子游戏变幻无穷确实是很好玩。在虚幻的世界中,你可以指挥一切,呼风唤雨,几乎无所不能,尽情感受新奇、成功和自我。特别是网络游戏,多人参与,如临其境,更让人着迷。因此,许多孩子玩着玩着就上了瘾。另外,孩子们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争先恐后“开小灶”报各种“班”,让十几岁的孩子整天处于紧张和枯燥中,他们渴望轻松与排解。但是,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谈心聊天,更没时间带他们游玩放松,学校集体活动少,一般都要求放学就离校,孩子们既没有活动场所,独生子女又缺少玩伴,而电子游戏正好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轻松和快乐。
孩子们迷恋网络游戏,从主观上分析也有很多原因。有关部门曾对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孩子们在问卷中对促使他们玩电子游戏的主观原因大都做了这样的选择:舒缓学习压力,寻求快乐,摆脱孤独,寻求伙伴,寻找自我,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孩子们这样诉说:学习压力大,我们想逃避到不需要负责的地方,填补内心空虚。虚拟世界多种多样,变化快,轻松有趣,可以愉快地渡过时间。在现实中我们以真实的身份说假话,在网络中我们以虚拟的身份说真话,做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做而又想做的事情。外界干涉越多,家长管得越严,我们就越喜欢钻进游戏,只能依靠这些发泄自己的不满和烦恼。平时家长没时间和我们聊天,我们也不愿意听那些“套话”,找同学玩人家的家长不愿意也看得很严。生活枯燥、单调找不到乐趣,我们就在网络上找乐。游戏中还没有歧视,不会因为学习不好就看不起你,若玩的等级高,就会有满足感,别的同学还会羡慕你……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学习困难,没有成功感,父母管教过严,与人沟通不畅的孩子,更容易到游戏世界里寻找自我和乐趣。
缺乏沟通是孩子迷恋网游的主因
这些情况和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北京市的调查表明,有近的49%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玩电子游戏一无所知;27%的父母对孩子玩游戏不闻不问,不反对也不引导;19%的父母虽然知道孩子在玩游戏,但不知道具体的游戏内容;14%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去过网吧,54%的中学生对父母隐瞒了自己玩游戏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详细情况的并不多,而了解情况又能给以正确引导的更少。
孩子们迷恋网络游戏并不全是他们的错,解决这个难题,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家庭的支撑,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拯救我们的希望,让孩子们拥有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绿色网络天地。
父母是孩子们最直接的监护人,父母把好家庭教育的关,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社会监督,应该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关注他们是否身心都处于键康的状况,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孩子学坏。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