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导师专栏 > 正文

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孩子造成的4大危害父母都了解吗?

彭梓祺来源:原创

随着电脑的发展、网络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各种各样的电脑游戏所吸引,在孩子的电脑里安装了各式各样的电脑游戏,“魔兽争霸”、“红色警戒”、“英雄联盟”……这些游戏制作精良,不仅画面五彩斑斓,声效逼真强烈,开放式的主体介入情景也正好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不要说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是深陷其中。

一个亲戚的孩子向我炫耀,他四岁就开始打游戏,从掌上游戏机到电视游戏机、街机,再发展到孝直的网游,他可以说是和电子游戏一同成长。从“一级方程式赛车”到“魂斗罗”,以及现在流行的各类网游“三国志”“英雄联盟”,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然而,这个孩子也因为长时间的盯着电脑早早就带上了眼镜,度数逐年飙升不说,除了玩网游,很多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对他都没吸引,也不愿意去了解。对于自然界,他觉得没意思;对于运动,他觉得太累;对于音乐艺术,他更是觉乏味无聊。不爱和同龄人接触,圈子里的都是“同道中人”,一见面就是“符文”、“装备”。

我已经很难在这个孩子的身上找到青少年的活力和阳光,可以说,他已经非常电脑化了。也只有坐在电脑边,他才会流露出怡然自得的神情,在虚拟的游戏中他才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然而我不能不说,他正处于危险的边缘或已经被危险所包围。网络游戏过多地侵占了他的生活,阻碍了他的发育和成长。

网络游戏

过度玩电脑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哪些危害呢?

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孩子的思维习惯

电脑游戏一般都遵循一种机械式的思维模式。通过程序设定一些条件,然后指引玩家通过掌握电脑游戏的思路来操纵游戏主人公。然而电脑毕竟不是人脑,它的机械性思维是不能和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相提并论的,而且由于程序都是事前设定的,所以当玩家玩到一定程度时就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贪欲—得到更多的积分而进行的重复性劳动,这对于处在思维发展期的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而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在与他人交谈或个人发言时通过运用词汇来整理思想,人在独处时其思维也是以一种内在的交谈形式出现。然而玩网络游戏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失去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与自己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会变得笨嘴拙舌,而且他们的思维速度、应变能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弱化。

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的高低是衡量智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记忆力的培养中,重复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重复可以使大脑中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深刻。比如,要让孩子记住一首诗歌,那么就要让他们天天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对于诗歌的理解会不断得到深化,从而从机械式记忆转入意义式记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从背诵到记忆的过程中,刺激孩子的记忆兴奋点,在对于诗歌意义的不断理解中得到成就感。

然而对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而言,他们无法对这种记忆训练产生兴趣,因为他们“钟情”的是千变万化的画面,是一个外在的动态情境。这使得他们对于重复式的记忆训练一点也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他们的记忆力将很难有所提高。

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要取得更大发展和更快提高,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交流。习惯了人机对话的孩子,往往神情比较僵化,情感比较冷淡,行为举止看上去也不够自然活泼,给人一种“机器的味道”。试想,在一个办公室里面,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成为搭档,共同完成任务呢?在一个party上,又有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流,共舞一曲呢?

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生活中人们称那些整天坐在电脑旁的人叫“大侠”,其实就是“大虾”的谐音。因为这些人整天佝偻着腰坐在电脑前面,缺乏运动使他们腰背弯曲,又因为电脑相伴,常常日夜颠倒,废寝忘食,严重扰乱了正常健康的生活习惯,所以大都瘦骨嶙峋,远远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只大虾。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游戏的巨大“魅力”使他们连续作战,不眠不休,结果早早落下了近视、脊柱弯曲、肌肉无力等毛病。有些孩子甚至未老先衰,换上了颈椎病、痔疮等成人疾病。

延伸阅读:

初中儿子沉迷网络游戏不回家 妈妈有妙招

“让我再玩一会吧”——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电子游戏|电视|网络等电子海洛因呢?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