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庭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观念有不同,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文化理念也不一样,自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平常的小事理念不同往往影响到了夫妻感情,甚至大吵一架,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理念不同,关键是如何协调夫妻双方教育理念的冲突,吵架是没用的。
德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妈妈两个月前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在某研究所工作。妈妈在美国的3年里,德德一直和当作家的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又当爹又当妈,对德德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也是很注意引导孩子,从小就教孩子要懂礼仪,所以德德在幼儿园就是个乖宝宝,老师们都喜欢他。现在在上小学的德德就像一个小大人,干什么事情中规中矩、有板有眼,在同学和老师眼里,绝对是个又懂事、又会学习的好孩子。
在妈妈出国的这几年时间里,德德和爸爸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赞扬声里,不过这样甜蜜的生活在妈妈回来后就被打破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在美国接触了美国的家庭教育模式,认为那样更利于孩子成长。在她眼里,中规中矩、有板有眼做事情是不可取的,是不利于孩子应变、创新能力培养的。所以,她回来后,经常鼓励德德要多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波逐流,要有创新,即使老师批评了也是无所谓的。妈妈的想法和爸爸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冲突,双方经常争论,有时甚至争吵。有时德德觉得爸爸是对的,有时又觉得妈妈是对的,但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听爸爸的怕妈妈生气,听妈妈的又怕爸爸生气,有时自己感到很生气,觉得爸爸、妈妈为这样的事情争吵很无聊。
也许德德家的情况有些特殊,不过知识分子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观念不同是很常见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文化理念也不一样,自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关键是如何协调夫妻双方教育理念的冲突。
方法1:借助第三方调停
父母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并且论据充分,都很难驳倒对方。但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伤害。孩子可能会为了讨好父母双方,在妈妈面前就听妈妈的,在爸爸面前就听爸爸的,容易形成双重性格,这应该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矛盾不能自行解决时,可求助第三方的力量。第三方可以是家里的长辈,让他们评判一下,看谁更合理;也可以多和孩子的同学家长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指导自己;也可以向夫妻共同的好朋友倾诉,寻求支持和帮助。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三方的话可能会让家长顿悟,解决双方的矛盾。
注意事项
夫妻双方在争执不下时,不要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怕别人耻笑,而不愿意向第三方求助。其实只要有孩子的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存在,夫妻意见不一致是正常的现象。
方法2:父母一方暂时撤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中西方的理念是不同的,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应该说各有优点和缺点。如果第三方调停无效,还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一方暂时撤出孩子的教育,然后通过实践来检验对错。比如对于德德的教育,夫妻双方约定好,谁先负责孩子本学期的学习和引导。按自己的教育理念实施,另一方只有建议权没有实施权。这样统一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就会看到效果。也许家长们会觉得这样的办法有点“小儿科”,但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不失为一个办法,能暂时“停火”。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孩子的变化,不断校正,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注意事项
孩子不是普通的实验品,做坏了可以重来,孩子的教育是耽误不得的。不好的习惯可以在几天、几十天内形成,改正却要几百天,也许终生都难以改变,所以家长在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时一定要谨慎。
方法3:了解孩子的感受
当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听听孩子的感受,让孩子选择家长。
也许家长会觉得,孩子那么小,能懂什么?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错了。只有了解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所实施的教育才会有效果。有很多先进的方法,在有些孩子身上就是没有效果,因为人是多种多样的,其个性特点也不尽相同,家长要关注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的个性差异。让孩子选择家长,并不是说孩子的选择就一定正确,在他选择后,家长要仔细观察,看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对孩子有帮助。只要家长们看到孩子在健康成长、进步、成熟,肯定都是欣慰的,而不再执著于哪种教育理念,孰是孰非了。
注意事项
由孩子选择,并不是把矛盾推给孩子,而是通过孩子选择来避免多头领导,家长容易实施教育理念。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