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择优择校平台
智择优课堂 亲子沟通之如何与叛逆孩子沟通

首页 > 教育方法 > 行为习惯 > 正文

让女孩子远离“校园江湖”

彭晶来源:原创

学校本是个育人、求知的地方,但近来频发的“校园江湖”事件和无数人们还没有发现的校园暴力,正在伤害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种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请先看某校一位高三女学生的自白:

校园暴力

我是一名女生,长相一般,成绩平平,而且厌恶学习。开始的时候,周围的朋友并不多,在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班级里谈不上什么地位。情况的改变是在高二的下学期,我家离学校不过百步之遥,此时一些小时候的玩伴相继放弃学业,其中一些人整天无所事事,有的就来找我玩。考大学是量力而行的事,我没有那个能力就不作打算,乐得多交一个朋友,对于这些主动凑上来的,有事没事就跟她们接触,很快就打成一片。

也许是意趣相投,慢慢地班上就有几个同样讨厌学习的女同学围着我转,没过多久,人以群分,整个学校里就有一部分学生跟着我,其中有不少男生。这种组合完全是在一种默契下凝聚而成,我知道在许多学生和老师眼里,我已经成为“大姐大”了。有几次圈子里有人受欺负了来找我出头,于是我拉了一大帮同学并找了些校外的朋友去吓唬对方,和影视剧里的场面很像,很快就把事情给摆平了。

的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扮老大,我得保持一些和其他同学不同的地方,譬如偶尔叼支烟,偶尔去喝酒,玩起来很疯......

可是我始终觉得我还是以前的我,我非常清楚自己是个坏学生,可是我依然将自己定义为好人。说心里话,其实我并不认同自己的行为,但我喜欢被人看作老大的感觉。人总是希望找到受重视的感觉,在学习上我不能够获得,但是却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满足感、成就感。

从上面这位女生的自白中.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江湖”这种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们的本性并非是向恶,但是学业的失落同时也让她们失去自我,于是她们就在自己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我们发现这种“校园江湖”式的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大多离不了以下几点。

(1)遭遇类似而同病相怜。

一些孩子由于家庭困难、学习成绩较差、各方面表现不佳等原因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的行为往往在学校或者班级里不被认同,没有归属感,却长期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漠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于是他们很容易走到一起,在相互理解、相互同情中寻求安慰与支持,从而形成同病相怜型的非正式群体。

(2)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

作为中学生,他们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又渴望独立。当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时,就越来越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严格控制。但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他们迫切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友谊和经验,寻求适合自己存在的小群体,以满足安全归属的需要。

(3)“情感饥渴”是形成的纽带。

老师或家长们在情感_上的投人往往不够,或者采取过度娇纵、保护等错误教育方式,都会使他们产生“情感饥渴’。有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会三三两两地抱成一团,单亲家庭以及受家人“特别”对待的孩子也会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寻求慰藉,继而攒成一个难以攻破的小圈子。

(4)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辨别意识及控制能力都还比较淡薄,很容易受人影响,也很可能被利用。而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互联网以及泛滥的武打小说、不健康的书报及音像制品等,使孩子受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扭曲了他们的心态而误入歧途。在他们中间,更多的是讲究一种江湖义气,并有一个比较崇拜和乐于模仿的“领袖”。作为一个边缘群体,他们经常会逃学、放学不回家,于是他们就学社会上的人去网吧、或抽烟、或为圈子里的人“打抱不平”。甚至可以为了自己小群体的目标团结起来,去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情,最后就跟主流团体或学校的正式群体拉开距离,逐步形成具有少年团伙特点的非正式群体。

智择优教育温馨提示:

“校园江湖”一直是令家长、学校乃至公安机关头疼的一块牛皮藓。不论别人怎样,妈妈都要在这方面引导管理好自己的女儿。“校园江湖”也险恶啊。

延伸阅读:

1、【视频】江西新永初中女生围殴女生,校园暴力伤害了谁?

2、【视频】安徽12岁学生遭班干部勒索被逼吃屎,校园暴力已低龄化

3、凋零的花季少女,校园暴力案例分析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智择优择校平台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常见问题

六问家长

家长指南

求助流程

关于免费

关于保障

智择优家庭教育网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