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突出的区别在于一个“暗”字。暗示往往是在家长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悄悄“溜进”孩子的意识里的。因此,应该说在有些场合下,暗示要比说服教育更有效。家长应当注意,不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以消极的暗示,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有个叫亚军的小朋友,又活泼又调皮,就是贪玩,不爱学习,上课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上数学课更是“走神”。回到家里,父亲看他做数学作业老是做得不对,完不成作业。父亲看着看着,火冒了上来,于是常常指着他的脑袋骂他:“你这个笨蛋,真没出息。”慢慢地亚军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数学越来越害怕,亚军的这种现象是消极的暗示心理作用的结果。所以,家长千万不可骂自己的孩子“笨蛋”、“傻瓜”、“没出息”、“死不开窍”之类的话,这种话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不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细心寻找原因,努力想想办法,协助孩子努力把成绩搞上去,而不是去埋怨孩子“笨”。
孩子常常会在家长的表情里、语言中、动作上得到暗示。因此,家长要注意处处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比如孩子跌倒时,暗示他,没有什么,勇敢地站起来;孩子生病时,暗示他,不要害怕,要顽强地战胜病魔;孩子遇到困难时,暗示他,要有信心,有毅力去克服它……
总之,暗示既可促进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可增加儿童的痛苦,使儿童走向错误的一面。因此,请家长细心琢磨一下,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以积极的暗示吧。
延伸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0)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