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极讨厌上课时学生的手机响,很影响我情绪。你说,作为一个学生,有什么事比上课还重要?我很不理解!”某中学一位姓张的老师对智择优心理专家孟老师抱怨。
巧的是,前两天,又有一位老师也向孟老师“投诉”课堂上突如其来的手机铃声,称其已成为教学中“最不和谐的音符”。“在我开始讲课之前,请将你们的手机调至震动或关掉’,像这样的‘开场白’,几乎是我们每天都要给学生上的必修课。”这位老师无奈地说。
小编在一些学校听到不少中学生把手机戏称为“课堂杀手”。一位姓肖的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印象——“有时,课堂就像手机的战场,常常可以在老师的讲课声中听到各种曲调的手机铃声。在图书馆,手机铃声同样响得肆无忌禅。还有一些同学,来到教室,人尚未落座,先把手机摆在最显眼处,然后就不停地收发短信,特令人反感!”“我花钱读书,是来听老师讲课的,是来寻求一方宁静的学习环境的,不是来听你个性铃声的。”肖姓同学气愤地说,“其实,课堂上早就贴着‘请自觉关闭手机’的告示。难道,这样一件小事,还要学校发个文件,搞个‘违者罚款’吗?”
手机铃声不是什么大事,却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首先是遵不遵守纪律的问题;其次,这是极不尊重人的表现。可能他本人感觉没什么,但毕竟教室是大家的。”一位老师慨叹:作为一名中学生,怎么连这点最起码的修养都没有呢?
比起手机对功课的影响等看得见的因素,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规则意识在部分中学生心目中的缺席。规则意识是我们心灵深处一种不可或缺的约束力量,它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并强化——小编担心,如此下去,当他们有一天步出校园走向社会,又如何去面对、去适应更加纷繁的社会?
延伸 阅读: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2)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