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俗话说“病从口入”,说明了是否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
有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些人不甚讲究个人卫生,而身体也还健康。
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不是由于卫生造成的,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充分,营养齐全等。如果他们再注意讲究个人卫生,身体会更加健壮。
我们更应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由于不讲究卫生,染上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了身体健康。
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面貌。
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
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一,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
例如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
讲究个人卫生,这不仅能清洁身体,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
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往往沾染上各种污物和细菌。
保护好牙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知道眼睛的用处,不用手和脏手绢擦眼睛,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即眼距书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握笔时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
第二,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按时睡觉,不哭不闹,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按次序穿脱衣服和鞋袜。
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会整理床铺等。
第三,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是要养成孩子经常及时喝水的习惯。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孩童时期体内水分相对的较成人多,约占体重的70~75%。
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热量需要较多,因此需水量也较多。
一岁到三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l00至150毫升,四岁到六岁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约90至100毫升。
二是教育孩子不吃不净的食物。
地下拣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往嘴里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
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时只在自来水笼头下把瓜果一冲就算洗过了,其实这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第四,良好的排便习惯。
三至六岁的孩子应该学会上厕所,养成每日定时、及时大、小便的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第五,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
例如: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
据化验,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带病菌,结核病人的一口痰里就有大约四、五千个结核菌。
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随风到处飞扬,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
因此,从孩子到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智择优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若本站从网络获取的内容、使用的图片、视频涉及侵权,请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销删除。】
人看过(1) 赞一个

一站式帮助家长解决青少年成长教育困惑。快速获取矫正青少年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线与资深教育导师一对一咨询,帮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您可以用手机扫描左边二维码,关注「智择优」或者「zhizeu」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智择优精选教育资讯
-
青岛胶南青少年励志学校(专业全寄宿封闭学校)
郑娟
-
学会倾听,快乐亲子沟通
智优小编
-
孩子叛逆怎么办,4招帮你解决
陈荣